榮雨和衛萍的婚禮辦得熱熱鬨鬨的,親戚朋友都說他們倆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兒,以後的日子肯定會幸福美滿。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對新人婚後的生活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甜蜜。原來,榮雨心裡一直放不下他的學業,結婚剛過兩天,學校就來信催他回去上課。無奈之下,這對新婚夫婦不得不麵對分彆的現實。
那天,衛萍送榮雨出門,一路上嘴巴不停,嘮嘮叨叨個沒完:“榮雨啊,到了學校可要好好照顧自己,不要整天埋頭讀書,把身體搞垮了。記得按時吃飯,彆隨便對付。”她一邊說,一邊不停地為榮雨整理衣服。榮雨則緊緊握著衛萍的手,連連點頭答應:“知道啦,知道啦,你在家裡也要注意休息,彆太辛苦。”
出了家門,衛萍還是舍不得鬆開手,跟著榮雨又走了好長一段路。路過的街坊鄰居看見了,都笑著打趣:“衛萍啊,這還舍不得放手呢?”衛萍一聽,臉一下子就紅透了,不好意思地說:“他這一去又得好久,我能不多送送嘛。”
一直送到了村口,榮雨停下腳步,輕輕把衛萍的手掰開,說:“媳婦,彆送了,快回去吧。”衛萍的眼眶紅紅的,含著淚說:“那你到了學校給我寫信。”
榮雨笑著說:“這不是遠行,一星期一放假,周末就回來了”。說完轉身離開,走了幾步,又回過頭來看看衛萍。衛萍就站在那兒,一動不動地望著榮雨的背影。
榮雨走得快看不見了,衛萍還是站在村口,直到連個影子都瞧不見了,這才慢慢地往回走。一路上,衛萍心裡空落落的,想著榮雨在學校會不會吃不好、睡不好。
回到家裡,衛萍看著空蕩蕩的屋子,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孤獨感,眼淚止不住地流了下來。然而,她深知榮雨是為了他們共同的未來而努力奮鬥,所以即使現在兩人被迫分離,但隻要想到他們美好的未來,這點小小的分彆又算得了什麼呢?
與此同時,榮雨已經到達了學校。儘管身處校園之中,他的內心卻始終牽掛著遠在家中的妻子衛萍。衛萍則在家裡辛勤勞作之餘,總是期待著榮雨能夠早日休假回家團聚。
俗話說:“過日子就像鍋和勺,哪有勺不碰鍋,鍋不碰勺的呢”,榮雨和衛萍一家的生活中自然也少不了爭吵與打鬨。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好麵被視為珍貴之物,普通家庭很難有機會品嘗。榮雨家同樣麵臨著好麵極度稀缺的情況。
這天,榮雨娘心疼自己的丈夫整日在外辛苦勞作,決定親自下廚,為他烙製了兩張美味可口的好麵餅。為了讓榮雨爹能夠品嘗到這份溫暖,榮雨娘特意用布將餅蓋住,並小心翼翼地放置在盤子中,滿心歡喜地等待著榮雨爹歸來享用。
衛萍呢,從窯場乾完那累人的活,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家。一進門,那餓勁兒就上來了,眼睛直勾勾地瞅見了盤子裡的那兩張餅,當時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了,腦子裡啥也沒想,伸手就用手撕了一小塊放進嘴裡吃了起來。
嘿,可真巧了!這一幕正好被榮雨娘給瞧見了。哎呀,這可了不得了!在榮雨娘眼裡,這餅那可是專門給家裡的頂梁柱烙的,衛萍咋能隨便就吃上一口呢。榮雨娘當時那火氣“噌”地一下就冒上來了,伸出手指著衛萍就開罵:“你這不懂事的媳婦,這餅是給當家的準備的,你咋能先吃上了!”
衛萍一聽,嘴裡還沒咽下去的那點餅瞬間就不香了。心裡那個委屈啊,像打翻了五味瓶,啥滋味都有。自己在窯場累了一整天,就吃了那麼一小塊,咋就挨這一頓罵呢。可她哪敢還嘴呀,隻能默默地坐在一邊,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那哭聲聽著就讓人心疼,足足哭了半天。
這天,榮雨正好放假回到家,一推開家門,眼前的一幕就讓他驚呆了。隻見母親一臉怒氣衝衝,滿臉通紅;而另一邊,妻子則委屈得直掉眼淚,抽抽搭搭的,看起來十分可憐。他一下子愣住了,呆呆地站在原地,過了好幾秒鐘才回過神來。麵對這樣的情況,他完全不知所措,不知道應該先去安撫哪一方。
好不容易鎮定下來後,榮雨趕緊放下背上的書包,決定先去勸說母親。他小心翼翼地走到母親身旁,輕聲說道:“娘,衛萍她今天乾活太累了,可能是因為太餓了才會這樣。您就彆生她的氣了吧。”然而,榮雨的聲音非常小,仿佛生怕惹惱了母親一般。
聽到兒子的話,榮雨娘依舊餘怒未消,氣呼呼地回應道:“哼,就算再累也不能動這給你爹準備的餅啊!這可是咱們家裡的規矩!”說著,她的胸口還在劇烈起伏著,顯然情緒並未平複。
榮雨見自己的勸說沒有起到作用,便轉身走向妻子衛萍。他溫柔地撫摸著她的肩膀,輕聲安慰道:“彆哭了,媳婦。等我們以後生活條件好了,一定讓你每天都能吃上好吃的白麵饃饃。”
衛萍抽泣著,淚水不停地流淌,她哽咽著說:“我真的不是故意的,隻是當時實在餓得受不了了,所以才忍不住吃了那口餅。”
這事兒就這麼僵著,一直到榮雨爹回來。榮雨爹知道了這事兒,他倒是沒像榮雨娘那樣發火,隻是歎了口氣,說:“都不容易,以後咱多掙點,讓大家都能吃飽。”
打那以後,衛萍乾活更賣力了,心裡想著不能讓家裡人再為一口吃的鬨彆扭。榮雨娘呢,雖說心裡還有點疙瘩,但也沒再提這事兒。榮雨回學校後,學習也更努力,想著早點畢業,能幫家裡改善生活。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著,雖然偶爾還是會有小摩擦,但一家人都在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