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生機勃勃、萬物複蘇的春季,寧靜祥和的鄉村迎來了一個霧氣朦朧的清晨。空氣中仍彌漫著薄薄的水霧,仿佛給整個村莊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然而,今天對於村民們來說卻是個重要的日子——收蒜苗的人即將前來查看蒜苗的品質。
於是,天剛蒙蒙亮,大家便迫不及待地紛紛趕往蒜苗地。而衛萍和花嬸卻由於要匆忙收拾家中瑣事,所以出發時間比其他人稍微晚了一些。
當她們匆匆忙忙地趕到地頭時,眼前的景象讓她們吃了一驚。隻見那裡早已人頭攢動,熱鬨非凡,眾多身影圍成了好幾個小堆。衛萍和花嬸人群中擠出一條縫隙鑽了進去。一進去,她們就瞧見劉銀正站在那兒,與另外兩名年紀跟他差不多大的男子興致勃勃地交談著。
隻見那兩人各自手持一把蒜苗,一會兒指向自已手中的蒜苗,似乎在向對方展示著什麼;一會兒又將手伸向地裡的蒜苗,不停地比劃著,嘴裡還念念有詞。看那樣子,好像正在激烈地討論著有關蒜苗品質的問題。
一旁的花嬸見狀,心裡頭頓時像被貓爪子撓了一樣,癢癢得不行。她實在按捺不住內心強烈的好奇心,趕緊湊到衛萍耳邊,壓低聲音問道:“衛萍,你快瞅瞅,他們到底在那兒嘀嘀咕咕個啥呀?又是指來指去的,難不成這裡頭還有啥門道兒?”
衛萍聽後也是一臉茫然,無奈地搖了搖頭,:“花嬸兒,我也不曉得哇!誰能猜透他們這會兒究竟在小聲嘟囔些啥呢?咱們還是先等等吧,等他們走了,再去找劉銀問個清楚明白。”
這時,趙大嫂也從旁邊擠了過來,臉上帶著一絲擔憂:“花嬸,衛萍,你們說會不會是咱們的蒜苗不達標呀?”
衛萍再次搖了搖頭,輕聲說道:“這可說不準,但願能達標吧。大嫂,他們來了多久了?”
趙大嫂抬頭望了望地裡那幾個人,說道:“聽說很早就來了,天剛蒙蒙亮就到了。”
而此時的蒜苗地裡,劉銀正和那兩位前來查看蒜苗品質的人交談得熱火朝天。
隻見其中一位穿著藍色布衫、皮膚黝黑的男子,手中緊握著一把蒜苗,對著劉銀說道:“兄弟,你看這蒜苗的莖,雖說整體還算挺直,但是粗細不太均勻啊。像我們收蒜苗,對莖的要求比較高,得粗細適中且有韌性,這樣運輸和儲存過程中才不容易受損。”
劉銀微微皺眉,仔細端詳著男子手中的蒜苗,解釋道:“表哥,這可能和前段時間的天氣有關。之前有幾天連著下了幾場小雨,光照不太足,影響了蒜苗莖部的生長發育。不過您再看看這葉子,還是很翠綠且寬厚的,這說明蒜苗的生機還是很旺盛的。”
另一位穿著灰色夾克、戴著眼鏡的男子蹲下身子,從地裡又拔出一把蒜苗,指著根部說道:“老弟,你看,還有這根部,按照我們的標準,需要紮根更深更牢固些。你瞧這根,有點偏淺,吸收養分可能就沒那麼充分,這也會影響蒜苗整體的品質和重量。”
劉銀趕忙蹲下,一同查看,然後說道:“這確實是個問題,也可能是種的淺了。但是這一批蒜苗的口感很不錯,蒜香濃鬱,我相信在市場上還是有一定競爭力的。”
藍色布衫男子站起身來,眺望了一下整片蒜苗地,說道:“兄弟,不是我們故意挑剔。你也知道,現在市場競爭激烈,我們收蒜苗回去也要經過層層篩選和檢驗。如果品質不過關,我們也不好銷售。”
劉銀點頭表示理解:“表哥,我明白。我也希望能和你們達成合作,我們這些農戶都指望著這一季的蒜苗能有個好出路。您看這樣行不行,我們這幾天抓緊時間改善一下管理,給蒜苗再施點肥,看看能不能讓它們再長一長,達到你們的標準。”
眼鏡男子扶了扶眼鏡,思索片刻後說道:“兄弟,你的態度我們很欣賞。不過,以我們看你們這肯定是蒜種的問題。因為年前我們去城東收蒜苗,他們那裡的蒜苗因為蒜種的問題,蒜苗長出來就一直都是細細的,也基本上就是和你們一樣。所以不管你怎麼管理,也就這樣了。這樣吧,我們先帶幾把蒜苗回去給合夥人看看,他們在這方麵更有經驗,讓他們來評估一下這批蒜苗的。我們大概兩三天後給你答複,你也彆抱太大希望,畢竟之前看過的幾家蒜苗品質都很不錯。”
劉銀隻覺得自已的心像是被一隻無形的大手猛然揪住一般,心跳驟然加速。
但劉銀的臉上依舊保持著那抹看似雲淡風輕的淡淡微笑,就連說話的聲音也依然輕柔溫和:“行嘞,表哥,那就有勞二位了。不管最終這事兒會是個怎樣的結果,我都發自肺腑地感激你們不辭辛勞、千裡迢迢地趕過來幫咱們查看情況。”
就在這時,地頭那些原本安靜觀望的人們紛紛露出滿臉狐疑之色。他們開始交頭接耳地低聲議論起來,嗡嗡作響的聲音此起彼伏,就像一群蜜蜂在耳邊飛舞盤旋。整個現場的氣氛頓時變得凝重壓抑起來,仿佛每個人的心頭都被壓上了一塊沉甸甸的巨石,讓人感到難以喘息。
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銀自始至終都表現得超乎尋常的鎮定自若。當談話結束時,隻見他們彼此十分友好地伸出手來,緊緊相握,傳遞出一種無言的默契和信任。緊接著,那兩個人各自手持一把鮮嫩翠綠、水靈靈的蒜苗,然後轉身邁著不緊不慢的步伐,緩緩地離開了眾人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