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吹,這個外號或許在後世互聯網上,因為諸多鍵盤俠和噴子的緣故,聽起來不像是個褒義詞,可實際上這完美的詮釋了郭雅誌的個人能力。
1986年入央音,第二年就出版了人生都第一張專輯《嗩呐歌曲》,隔年又出版第二張專輯《嗩呐戲曲》,畢業以後以優異的成績留校擔任嗩呐教師。
1993年的時候,郭雅誌還發明了嗩呐“活芯”裝置,令傳統嗩呐奏出半音階、十二音體係,豐富了嗩呐的表現力,還獲得文化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之後更是連續擔任了十年春節晚會的嗩呐音樂演奏,還為《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上百部影視作品和多台電視晚會錄音配樂,其中還有張一謀在1999年拍攝的《一個都不能少中》配樂。
步入千禧年後,已經在國內出名的郭雅誌,開始把目光放眼海外,足跡遍及美國、德國、荷蘭、丹麥、rb等十幾個國家。
加上精通吹奏管子、簫、塤、西洋薩克斯管等近三十種吹奏樂器,不僅在國際上榮獲“國際管樂大師”的美名,還被媒體以及音樂愛好者稱起為“國樂驕子!”
可以說“天下第一吹”這個外號,放在郭雅誌身上一點都不為過!
當然這都是日後的事情了,如今他還隻是一個剛從老家來京城上學的應屆生。
“老郭,能不能把你這把嗩呐借我吹吹?我想看看好嗩呐跟我這把嗩呐有啥區彆。”
大家都是年輕人,日後還有很長的時間同住在一個屋簷下,沒兩句的功夫,三人彼此就混熟了,方援朝也是舔著臉提出了心裡早有的想法。
本以為郭雅誌會拒絕,可他很是大方的把嗩呐遞了過去,“行沒問題,不過等會兒你得擦乾淨。”
“哈哈,你放心,保證擦的乾乾淨淨的。”
方援朝欣喜的接過那把紫檀木嗩呐,隨手擦了擦就開始吹了起來。
吹的是民間很有名的《出嫁》,聽名字就知道,是結婚的時候必備的曲目,也不知道是不是這小子在老家的時候乾過這行,吹出來不僅好聽,還手舞足蹈的,搞的跟真的送親一樣。
“好東西啊!貴的果然有道理。”
雖然日後成就上比不了郭雅誌,但吹嗩呐好歹也是方援朝的童子功,一上手吹了一曲,立馬就分辨出這把嗩呐跟自己那把的區彆了。
見他還想在繼續,李燕歌連忙一擺手:“行了援朝,彆吹了,再吹的話,其他宿舍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我們宿舍有人要結婚呢!”
“哈哈,這不是見獵心起麼!”
方援朝不依不舍的把嗩呐還給了郭雅誌,嘴裡還時不時的嘀咕道:“不行,等放假回去了,多接幾個喪嫁,賺些錢買個好點的!”
聽到這話,郭雅誌頓時哭笑不得,沒想到還真的乾過這行。
李燕歌倒是不奇怪,因為他早知道了。
下午三點多,宿舍內又來了一個新生叫薛克,也是拉二胡的。
“得,兩個拉二胡的,兩個吹嗩呐的,現在就看剩下幾個人是學什麼的了。”方援朝現在徹底是放開來悶了,不像第一次跟李燕歌見麵那樣,怯生生的搞得很內向的樣子。
郭雅誌道:“要不要猜猜看剩下的幾個人都是學什麼樂器的?”
“民樂係好多種樂器,這個怎麼猜?”薛克扶了扶鼻梁上寬大的眼鏡。
“這個隨便猜,古琴、箏、琵琶……這十三個主修你隨便挑兩個就行了。”郭雅誌入學前就已經查清楚了學校民樂係的樂器主修,總共十三種,去掉二胡和嗩呐,在十一個裡麵猜,難度還是挺大的。
方援朝說道:“那我猜笛子和板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