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蘸水才是精華所在(2更)(2 / 2)

沈江在陳府那是常來常往,有時候甚至就直接住下,對大廚的手藝最為了解,此時卻說夏月初做得更好,不由得讓陳瑜白頗有些不服氣。

夏月初本來就會做這道菜,後來又有幸嘗到過廖老爺子的手藝,如今到了保定府,各種調料又備得齊全,可以說這盤蒜泥白肉,是她自打學會這道菜以來的巔峰之作了。

首先肉必須選得好,豬必須要肥瘦勻稱,而且必須要結實精乾,肉不能肥得鬆懈,更不能瘦到乾柴。

做蒜泥白肉,要選肥瘦相連的坐臀肉,一頭豬身上,隻能剔下來兩條最頂尖的坐臀肉。

肉煮好之後不要著急撈出來,繼續浸在湯中,等待其自然溫涼之後,才撈出來開始切片。

一片片有肥有瘦還帶一絲油亮豬皮的白肉,薄如蟬翼,花瓣似的被盤起,在盤中堆集出一朵花瓣重疊、粉白相間還帶著亮銀滾邊兒的花朵模樣。

而正如陳瑜白剛才所言,川菜涼盤的精髓,其實都是在蘸水上頭。

這道蒜泥白肉的蘸水,選用的是蜀地的獨頭香蒜,

蒜香清新濃醇。

醬油用的是夏月初自己調配出的複合醬酒,就跟上膳堂賣得極好的香醋一樣,是將川蜀那邊運來的醬油又加入調料二次熬製過濾之後得來的,味道醬香濃鬱又鮮美無比。

最後也是最關鍵的,便是蘸水中的這個紅油辣子。

雖然不知道現在是什麼情況,但是在前世,夏月初曾經跟隨師傅在川蜀足足待了三年,無論是山區還是偏遠鄉下,他們全都走遍了,有的地方都隻能用走才能進去。

川蜀那邊味道最足的,其實還是各處的農家飯或是街邊小館。

而這些人家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在做紅油辣子的時候特彆講究,各家有各家的習慣和配方。

夏月初曾經在四川鄉下遇到一個開麵館的老大爺,本來是去吃飯的,嘗著他家的紅油辣子格外好吃。

一問之下,老大爺十分得意,說自家的紅油辣子,是要用四種不同的乾辣椒,皮籽分離之後,分開下鍋。

要知道,辣椒籽增香,辣椒皮提辣,若是同時下鍋,辣椒籽的香味還沒被完全激發出來,辣椒皮就已經過頭發焦了。

所以老大爺每次要做辣椒油,都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做準備工作。

學到了這一點之後,夏月初回去便將師父教過的一個紅油辣子配方改了一下,果然比之前的香味濃鬱不少。

做這種紅油辣子,需得用貴州的朝天椒,川西的二荊條和渝黔一代的小米椒,按照四四二的比例配好,微火烘乾,將皮籽分開,外皮搗碎。

菜油加熱後先放香料增香,將香料撈出之後下辣椒籽,逼出香味後也將其撈出,此時便可以關火等待。

待油溫將至五成之後,把混合好的辣椒麵倒進去,用鏟子不斷地翻攪,讓溫油慢慢浸燙出辣椒的香味來。

等到油的色澤變得紅透,鍋中已經香辣撲鼻的時候,這一份色澤亮紅,香氣醇厚綿長的紅油辣子,才算是大功告成。

陳瑜白夾了一片上麵料最多的白肉,入口細嚼。

蒜香一馬當先地撲麵而來,緊接著是辣椒的味道,朝天椒的辣、二荊條的香,還有小米椒的辛,層層疊疊地在口中鋪開,被白肉的軟香油潤包裹著滑過咽喉,這滋味簡直…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