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6 章 捐贈(一)(2 / 2)

“捐東西就是為了好名聲,這種人令人不齒。”

“但若是有人肯為了好名聲,平日施粥,冬日施炭,讓我寫篇文章誇讚他也無妨。”一個學子幽幽地歎了口氣,“你們這些人就是沒有窮過。”

學子們:“……”

那位學子看著同窗們,“若是你家境貧寒,有人願意資助你念書,你還會在意他是否為了名聲嗎?”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

有人確確實實得了好處,就夠了。

“幾句誇獎而已,給他們又何妨?”學子繼續歎氣。

——

說到捐桌凳,薑海藍突然回憶起她的幼年時期。

她說:“我小學在村裡的小學讀,剛開始讀學前班那一年我們是要自己帶凳子的,學校隻有桌子。”她比劃著,“那種一個人坐的獨凳,開學時帶去學校,期末帶回家。後來我讀一年級,有人給學校捐了一套長凳,學生上學才不用再自己帶凳子。”

沒辦法,學校窮。

嗯,也是政府窮,撥不出資金給村裡小學添置凳子。

薑海藍忍不住笑了起來,“那時候我們讀學前班,五、六年級的學生來給我們打掃教室,會把他們弟弟妹妹的凳子換到

前排。”

楊旭很是好奇,“老師不管嗎?”排座位總不能任由學生自己坐吧,個子矮的怎麼辦?

薑海藍想了想,搖了下頭,“應該要管吧,但我不記得了,太久遠了。”

她捧著奶茶杯喝了一口,“那所小學後來沒辦了,學校改造給村委會用。”

戴霖點了點頭,“是有不少村裡的小學沒辦後,學校改成了村委會辦公室。”

從小生活在城裡的李樂淇不大明白,“學校為啥沒辦了?很多地方不是還缺學校嗎,我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捐學校。”

戴霖說:“因為孟母三遷。”

李樂淇:“……”什麼鬼?

薑海藍哈哈大笑,“以前鄉村的家長們送孩子讀書,對孩子沒有那麼高的期望,能考上大學就是祖墳冒青煙,考上了繼續讀,考不上就去打工或者回家種地。”

戴霖點頭,“家長們要麼自己不懂,沒法教孩子學習,要麼打工或種地,實在沒空管孩子。”

這個李樂淇懂,留守兒童嘛。

薑海藍繼續解釋“孟母三遷”,“但是現在不一樣了,學校卷,老師們卷,學生們卷,家長們也卷,都希望孩子能考個好大學,有個好前程。那家長們自然想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去讀書,最好是送到縣裡的小學或者初中去。”

展羽說:“也難怪要進行讀書限製。”

薑海藍點頭,“從政府的角度出發,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不加以限製,鄉鎮上的小學和初中可能因為沒有學生而垮掉。”

戴霖聳肩,“可從家長的角度出發,自然是希望從小就讓孩子進好的學校。”

他說:“我有個表弟,當年小升初,明明可以去讀縣裡最好的初中,他非要和他的朋友們在鄉裡的初中讀,可把我氣壞了。我找他爹座談一小時,把他送縣裡去了。”

李樂淇:“……你為啥做這麼費力不討好的事?”

戴霖麵露無奈,“他年紀小不懂事,我懂,能提一把就提一把吧。”

展羽笑道,“這算是中國人根植在血脈中的對讀書的看重吧。”

——

元朝位麵。

“還真是‘孟母三遷’啊。”綦公直道,“對孩子寄予厚望的父母自然是會想方設法、竭儘所能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去念書。”

不過,“卷”是什麼意思?

張文謙頷首,“雖說念書要靠自己努力,但好的環境和不好的環境,對學子的影響是不一樣的。”

大家都是念過書的,這一點不用多說。

他們對天幕上那些“家長”很是理解,若是他們,自然也會把孩子送去好的書院,給孩子請最好的夫子。

但是天幕上說越來越多的父母意識到要送孩子讀書,都想把孩子送進縣城,以至於政府進行“限製”,想把鄉鎮的孩子留在鄉鎮的小學和初中。

——“小學”和“初中”又是什麼意思?薑海藍真是的,也不給解釋解釋,搞得他們都聽不懂。

伯顏眉頭緊鎖,“我覺得有點奇怪,但是……”

他想不出那個違和點是什麼。

阿合馬輕蔑一笑,“他們那個世界,好像隻要想讀書,就能讀書。”

伯顏:“???”

他大驚。

雖然看阿合馬很不順眼,但不得不承認,他說的是對的。

幾個大臣對視了一眼,覺得很難想象,天幕上那個世界真的能做到如此嗎?

可從薑海藍他們的對話中……

忽必烈驚愕地看著他的臣子們,“你們這是什麼意思?”

廉希憲神情嚴肅,“陛下,他們的村子裡原本是有小學的,後來因為村民們把孩子送去鄉鎮或者縣城讀書,村裡的小學撤了。”

忽必烈:“……我看得懂。”

廉希憲繼續道,“很多書院辦不下去是因為沒錢,讀不起,可薑海藍他們沒這麼說,說明,對他們那裡的村民來說,錢不是問題。”

問題是他們都想去更好的學校。

綦公直歎了口氣,“未必就是我們想的這樣。”他嘴上這樣說,但他心裡也沒底。

畢竟天幕上那個世界,神奇的地方實在是太多,隻是讓更多孩子能讀書,也算不得什麼。!,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