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小僮跑入院中,合力將劍取出,送還至陸伯彥手上,陸伯彥這才說道:“爾即有此勇力,做一小卒實是辱沒了壯士,不如這樣,壯士不如為本將作個杖庭親衛,每月予你5貫軍資,戰時隨我出塞,平日就在鄉裡做個教頭,你看如何?”
陸伯彥起了愛才之心,想留嶽飛在身邊做個專兵。
這杖庭親衛無品無級,戰時也是步卒編製,但卻是軍中大將的貼身侍衛,其功能類似於後世警衛員;需知北宋軍製為更戊製,畿輔與諸州禁軍定期更換駐地,兵不識將,將無專兵,將軍奉旨出塞時,兵皆隸樞密院,領的皆是禁軍。
是以杖庭親衛算是武官所屬的唯一專兵了,就連三司太尉也隻有十餘名親衛罷了。
而禁軍編製為廂、軍、營、都4級,廂轄10軍,軍轄5營,營轄5都,每都100人。
一旦入了禁軍,造了軍籍,便要終身為兵。
禁軍之外,還有廂軍,廂軍為各州府所轄常備軍,如杖庭親衛便屬廂軍軍籍,編製分軍、指揮、都3級。
再之下便是嶽飛前些年所當的鄉兵,鄉兵說好聽點也是兵,說難聽點就是雜役,動輒征兆數萬,並不脫離生產,但嶽飛是打過仗的,這說明他是脫離了生產的邊兵。
為常勝將軍做個杖庭親衛對嶽飛而言倒也沒什麼不好,可不知為何,他一心向往前線跑,當下他便說道:“嶽某願為將軍效勞,隻是不知將軍何時出塞?”
聽他又問到這個問題,陸伯彥卻有難言之隱,不動聲色道:“你晝夜奔襲想必也累了,今日就先在我府上歇下吧,明日便差人領你抵造軍籍。”
嶽飛聽罷還想再問,但見其顧左右而言其他,隻好作罷,隨差人離去。
在他在後,陸伯彥才暗歎一聲:“這世間又哪來的什麼常勝將軍?”
原來陸伯彥的“常勝將軍”美名,聽來令人肅然起敬,實則其中一言難儘。
卻說這陸伯彥廝殺半生,未嘗一敗,靠的並非是運籌帷幄,而是“兵不厭詐”。
所謂兵不厭詐,即是沒有把握的仗不打,敵眾我寡的仗不打,優勢在我的仗也小心翼翼的打,往往是圍而殲之,才會出現他陸伯彥能征善戰的身影。
陸家的陰險家教亦是來源於此,陸伯彥極擅長伏擊與夜戰,是以又被稱為夜將軍,實則他是在趁人不備,哪怕數倍於敵時,竟還會去伏擊,可見此人之小心了。
唯一的一次以少勝多的戰例,還是在大軍合攏的情況下,他刻意率兵橫掃窮寇。
兵法有雲窮寇莫追,此人卻極喜歡痛打落水狗。
但他能為一方主帥,自然也有他的本事,陸伯彥殺伐果決,逃跑同樣果決,隻要探子得知敵軍有其三成兵員,他便立即率軍撤退,伺機伏擊,如此消耗對方,此消彼長。
這種打法,其屬部往往是折損最少的。
作為武官需戰功才能立足,但戰功順風可取,又何必逆風去取?
像這次他聽聞前線大敗,便立即稱病在家,如在這時討旨出塞是很不智的。
是以常勝將軍何以常勝,隻因未戰他便已立足於不敗之地了。
而嶽飛陰差陽錯投入他麾下,後事如何,實屬難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