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趕海的日子(2 / 2)

重來1976 北冥蝦米 6546 字 4個月前

轉眼間,天光大亮了。

白客這才發現他們已經走出兩三公裡遠了,而身後是一大片完全退潮的海灘。

趕海就是這樣的,先追著退卻的潮水走,一邊走身後的海灘一邊浮現出來。

等潮水即將完全退下時,再往岸邊走,邊走邊趕海。

如果過於貪心,追潮水一直追到儘頭,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的。

因為潮水退到頭後,就會開始漲潮。

如果碰上大風大浪,洶湧的潮水瞬間就能將人吞沒。

所以,趕海都是隨著大波人馬走,儘量不要落單。

大家分散開來,在海灘上忙碌起來。

趕海主要是耙蜆子。

懂行的人會看蜆子的孔洞,看準了一耙一個準。

兩世為人,白客還是看不懂蜆子的孔洞。

反正看見沙灘上有小洞,就舉著耙子亂耙一起。

即便如此,也總是有收獲的。

因為,就像一平米的草地上總能找到一兩種中藥材一樣。

一平米範圍的海灘上,隨便亂扒拉,也總能找到好幾隻蜆子。

這個時期的人們不貪。

大家隻拿走比丸子大的蜆子。

不像十多年以後,人們不光抓走蜆子,連蜆子的孫子、重孫子都不放過。

手指甲大小的蜆子也統統拿回家了。

到了90年代以後,海灘上已經沒東西可趕了。

甚至很多八零後九零後以為,趕海就是經營海場的人把海物扔到海裡,再讓你抓回來。

那不叫趕海,那叫訓狗。

白客一邊耙著蜆子,一邊留心觀察退潮留下的小水坑。

水坑裡經常有小魚,碰到個頭夠大的,白客就用籃子堵截抓捕。

跟耙蜆子一樣,人們也隻抓筷子長短的魚,小的統統放過。

同時,白客還留意水坑中的水草。

因為偶爾會有海馬躲在水草下麵。

海馬賣給中藥鋪,一隻可以換兩毛錢。

能買四根奶油冰棍呢。

白客這麼小心搜索著,還真抓到兩隻海馬。

扒蜆子一般都是婦女或者孩子們乾的事兒。

那些大老爺們兒或者半大孩子們,他們更熱衷於釣蟶子。

但釣蟶子的技術含量比耙蜆子要高多了。

光找孔洞就很有學問。

蟶子的孔洞很小,隻有火柴頭大小,而且是鴨葫蘆形狀的兩個。

找到以後,用腳在旁邊踩一踩擠壓一下,然後手疾眼快,將蟶子鉤紮進去,再飛快地提起來。

如果紮的不準或手頭慢了,蟶子就會迅速跑掉。

白客看見哥哥白宗接連得手幾把,也有些手癢了。

但接連紮了幾次都落空了,手上一點都沒感覺到東西。

漸漸地便熟練起來,可手頭不夠快,或者鉤得不夠準,還是跑掉了幾隻。

最離譜的一隻,白客已經將它鉤出洞了,探出一半身子了,但還是讓它掙脫跑掉了。

忙活半天,白客隻抓到兩三隻蟶子,效率比抓海馬還差。

但白客不在乎。

好容易重生回來,他得好好享受這潔淨、豐饒的海灘。

海灘上還有許多唾手可得的海物,沒人願意撿拾。

比如海帶、紫菜、小海螺、小螃蟹等等。

最多見的,是扔得到處都是的海老鼠。

這玩意長得挺惡心,肉呼呼的,還長著尾巴,真的跟老鼠似地。

估計閩廣的人願意吃它。

還有一種東西,眼下雖然不被人們所喜歡。

但若乾年後卻成為飯桌上一道難得一見的美味佳肴。

那就是海腸子。

眼下,海灘上到處都是海腸子,根本沒人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