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鷸蚌相爭,漁翁得利(2 / 2)

由於大夏國在這方麵的經驗和技術儲備由於世紀的斷代,現存可用技術幾乎為零,因此浦東微電子並沒有好高騖遠,而是將旗下產品定位中低端市場。

敢這麼乾也有一方麵原因,由於美利堅近年來遏製大夏發展的力度越來越多,現在浦東微電子的背後並非普通資本入股。

第一大股東此刻已經是夏企浦東電氣。

並且芯片進程從90納米的技術到下一代45納米,再下一代是28納米,在下一代是14納米,然後是7納米。

其實也並非“名副其實”。

xx納米反映的是工藝製程的綜合性能指標,而並非具體精度

曾經6億研發精打細算過窮日子,如今背靠夏資,進步加快。

16年,浦東微電子s1x600係列的三款步進掃描投影光刻機實現量產,其中s1a600\20光刻機分辨率達到90n。

人都是逼出來的,半導體產業更是現代互聯網經濟的基石,大夏每年都要進口超過3000億美金的芯片。

所以在這種重壓之下,浦東微電子掌握了兩千多項專利,雖然沒有能夠比肩as1l的堪稱完美的供應鏈體係,但也有其他夏資背景的企業鼎力支持。

而今天,浦東微電子迎來了另一位來幫場子的好朋友,顧青為了達成合作,也親自帶隊前來。

很不巧,夏為於程東與浦東微電子的某管理還有點交情。

所以那位管理領著顧青一行人過了安檢和排查後就進入了浦東微電子內部。

或許是中央空調溫度設置的有點低,進到公司內部,很明顯能感受到一種肅穆帶著微微森寒的氛圍。

不時路過的員工要麼是眉頭緊鎖,要麼是行色匆匆,很少看到有人在笑。

哪怕是見到引領顧青等人的高管,也隻是點頭示意而已。

“雖然我們現在有國資入股,但並不能解決技術的難題,所以研發團隊還在和其他技術供應商溝通,以圖解決光源問題。”

這位高管的語氣有些低沉。

“有解決方案了嗎?”顧青問道。

“唉,這種事又不可能大力出奇跡,夏科院光電研究院做的準分子激光光源係統隻能說還能用,但是對最新研發項目卻沒有任何幫助。”

“最新研發項目?”

“這事也不是什麼秘密,90n下一步就是45n了。

製造這個等級芯片的光刻機,已經足夠普通電器的芯片製造代工了。”

顧青歎了氣“那幾個企業擁有堪稱護城河的專利擁有量,我們當初製造晶圓研發的時候也是單打獨鬥”

“聽說顧總是想來談光源設備的合作項目,”

“自然,經過多年研發,我司在光源設備也有成果產出,今天就是想看看能否幫一幫友企。”

“那求之不得,我帶您去實驗室看看。”

這位高管可不是書呆子,九州科技公司如彗星崛起,技術卻多樣又成熟,稍微動動腦筋都知道對方肯定背景深厚。

浦東微電子的實驗室,雖然說是“室”,但麵積卻不是那麼小。

放眼望去,幾百平方米的空間裡,井然有序的擺放著大大小小的設備,其中有不少研發人員捧著報表和文件夾在其中埋頭工作。

浦東微電子總部實驗室的負責人趙興夏身旁簇擁著十幾位或年輕或年長的研發人員。

但他們都沒有人開口說話,都全神貫注的看著眼前的儀器。

顧青率隊在一邊停下了腳步。

很明顯對方正處於試驗關鍵時刻,這種時候一點噪音都不應該產生。

大約三分鐘後。

隨著顯示器的數值波動歸零,趙興夏歎了口氣。

“光源還是不夠,其他方麵已經成熟了,唉!

基礎科學,基礎科學,我們的材料學沒人攻克的話,光源什麼時候才能有合格的。”

在他身旁有為老者拍了拍趙興夏的肩膀。

“小趙,彆灰心,夏科院那邊的同誌們也在努力,聽說有幾位老朋友立下了軍令狀,爭取三年內就有合格光源。”

“duv還是euv?”

這句疑問雖然聲音不大,但在這安靜的實驗室內卻清晰可聞。

趙興夏一臉愁容的望了過去。

隻見一個陌生的年輕人站著一群人前麵,麵容青澀,卻神態自若。

“哪裡來的年輕人?”他問向身旁的助手。

作為實驗室負責人,他自然不可能事事巨細。

“老趙,這位是九州科技公司的顧總,還有他們公司半導體研發部門的研發人員。”

這時候引顧青進實驗室的那位高管站出來引薦道。

“這位是趙興夏,趙教授,也是實驗室負責人,項目總工程師。”

九州科技的名聲,現在也不算小。

趙興夏回過神來,略微一思索便說道“貴司不是做晶圓製造的嗎?難道有興趣做芯片代工了?”

隨即又說道“也是,這樣做成本更低,銷量肯定不成問題。”

顧青笑著搖了搖頭,與趙教授握手之後,看了一眼他們剛剛聚精會神觀察的設備顯示器。

“duv光源是準分子激光,而asl1的euv光刻機用激光激發等離子來發射euv光子是有原因的。

duv光刻機的波長能達到193納米,而euv光源的波長則為135納米。

相信趙教授您也知道,二者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波長越短,所能實現的分辨率越高。這讓euv光刻機能夠承擔高精度芯片的生產任務。

所以duv雖然能做48n,但是難度太大了,必須換euv才行。”

趙教授沒有說話,他身側的一位年輕研發人卻是說道“euv光源都被國外公司包圓了,哪裡有那麼容易給我們用。”

“德國萊卡的鏡頭、通快的光源、德美日韓的專利技術,是的確被包圓了。

可咱們又不是不可以直接從源頭開始換。”羅佳說。

年輕的研發人員冷哼了一聲“說的這麼簡單,從新研發光源,哪裡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