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關於利潤之爭(1 / 2)

拋開法理,僅僅從組織的視角來看,國家與企業的區彆其實並不大。

國家最開始的萌芽是一個小集體,普通公司最初的萌芽狀態也是一個小集體。

小則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小,比如上世紀八十年代才成立的夏為,起步資金僅僅隻有兩萬元,雖然在那個年代兩萬元並不少,但對比如今的夏為資產,可以說是蚍蜉與巨象的差彆。

而它們是如何壯大?

無他,唯戰爭而已。

這一步步壯大的過程就是一場場戰役的結果,也是一次次對人才和其他資源的掠奪。

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往往創立之初的人員結構都非常簡單,朋友、親族、利益共同體,隨著企業不斷壯大,業務範圍、項目經營越來越廣,就要選賢與能。

所以有了察舉製、九品中正製、科舉製等等選拔人才的製度。

而一個想發展的企業也是如此,它需要人才。

挖角、高薪招聘、社招校招甚至是特殊招聘、特殊人才通道等等措施,都是為了給企業增添人才。

顧青對九州科技的未來期盼,自然是極高的。

所以對人才資源的重視也是極高的。

曾經九州科技是一個小廟,裝不了大神,但如今的九州科技早已今非昔比,特彆是麵對即將到來的狂風暴雨,所以張元豐所拿到名單資料也比的曾經更多,更厚。

當然獎金的數額也變的更大了……

而在九州科技在忙著招兵買馬大肆擴張的時候,手機市場各家廠商第一二三季度的財報也出來了。

得益於界碑的加持,三個季度,夏為的出貨量超越了平果,甚至大米都超越了平果,從這個角度看,實在是可喜可賀。

但其中的利潤數據卻讓人瞠目結舌。

蘋果拿到了手機市場利潤的70%,三星拿到了10%的利潤,國產品牌手機廠商們聯合起來卻隻拿了百分之十七的利潤。

出貨量第一的大國,卻連一半的利潤都沒拿到,實在是讓人……

平果雖然是美利堅企業,但卻靠著大夏市場吃的滿嘴流油,更離譜的是在高額宣發費用的“打賞之下”。

大夏國內的平果體驗店、平果官網每每都在新產品發布時被擠爆。

十二期免息、穩定的係統、優質的生態、“為客戶服務”的態度、霸道的強壓供應鏈提供質量上佳部件。還有往年營銷出的B格,再加上今年有界碑加持。

組合拳之下,讓蘋果雖然出貨量沒有打贏夏為,但卻在利潤這一個真正賺錢的地方,打贏了所有人。

當然國產手機廠商之所以利潤率打不贏蘋果,還有個很重要的原因,除夏為外,其他廠商的中高端手機為了“質量”和其他對手比拚,所以幾乎都是用的高通芯片,用的都是基於安卓的生態,高端顯示屏都要高價買韓星的屏幕。

利潤大頭都被外企賺去,留給大夏代工企業和供應商的僅僅是排骨湯裡的一點湯汁。

偏偏除了夏為之外,其他企業都無能為力。

它們離不開國外的供應商,也不能失去安卓生態。

顧青一早就得到了這份資料,當然他在更早就知道這種情況的出現。

而在這份資料在媒體和群眾中傳閱開來,除了夏為之外,大米等公司又被不少人噴了起來。

組裝廠、營銷廠、高價低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