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饑腸轆轆的資本(2 / 2)

就像是風向標一般。

哪怕當初顧青曾一臉嚴肅的說過九州科技不會上市,但辰星芯片登頂,加之共工係統全球份額高企,如此兩大利劍在手,讓無數資本像是嗷嗷待哺的寵物一般,瘋狂請求和九州科技公司對話“閒聊”,和董琦等高管“培養感情”。

饑腸轆轆的資本們不僅在九州科技這塊陣地上努力,而且還在燧人公司的地盤上努力。

這些資本不僅是投資公司,還有證券、基金、信托甚至是納斯達克這些交易所的說客。

其中有個高姓資本更是能量強大到不僅在九州科技和燧人公司方麵攻堅,還通過曾經的人脈渠道聯係到了大夏國內的某些數一數二的豪商當做說客。

“隻要讓高升拿百分之十的股份,便可以在一年之內運作九州科技和燧人公司到納斯達克敲鐘,並且為公司籌集到五千億夏元的現金流?”

顧青看著董琦遞過來的文件,表情有些耐人尋味。

他之前可是給董琦看了這個資本在大夏國內有多麼“根深蒂固”,董琦應該不會不懂他的想法。

董副總看著顧老總的神態,抿了抿。

“我知道你的意思,今天恰好你不忙,所以我才打算跟你說清楚我的想法,畢竟你也知道我的身世在這方麵的確有些敏感。”

顧青點了點,表示願聞其詳。

望著窗外的火燒雲,董琦歎了口氣,緩緩說道:“樹有根水有源,我當初也覺得祖上清十三行的曆史太過詭異。

明明我們現在主家這一支在百年前是落魄旁係,為何留洋回來後就大變樣了?

這比今天這些出國留學生的變化還大,所以我根據你給的資料仔細調查了一翻,沒想到還真查到了一些事。”

瞧著董琦想要說下去的樣子,顧青把拿到嘴邊的瓜子放了下來:“這不是聽故事嘛,你繼續你繼續。”

順了一把瓜子,董副總這才接著說道:“清康時,延續明隆慶以來的開放政=策,實行開海通商政策。十七世紀八十年代,伴隨著日益頻繁的國際商業交往,大夏曆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貿專業團體———廣州十三行應運而生。

它是清廷設立在光州口岸的特許經營進出口貿易的洋貨行,是具有半官半商性質的外貿壟斷組織。根據規定,洋貨行商人必須是“身家殷實,貲財素裕”者,為的是保證洋行經營的底蘊和對外貿易的信譽。十三行商人與兩淮鹽商、山陝商人一同,被稱為清代中國的三大商人集團,是近代以前中國最富有的商人群體。

並且穩固的社會讓十三行一直順風順水的活著,一個全球最大帝國的惟一合法外貿te區,世界的貿易全部聚集於此,也就是世界最大的交易中心。

被譽為‘金山珠海,天子南庫’。

我的祖上就是其中一支,我本以為祖上是靠著自己的本事在世紀動蕩中延續至今,但你給的資料才讓我知道什麼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高升資本不僅是成立於十九世紀,當今世界曆史最悠久、最有權勢的投資銀行,而且從二十世紀二十年的開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大蕭條,高升資本都在其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並且從原油到糧食,從半導體甚至是到現在的互聯網,它都多有手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