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平果的大日子(1 / 2)

對於顧青所說不賺錢的話,在場的所有人都是信的。

畢竟這玩意兒要是真賺錢的話,他們早就自己乾了。

現在的企業和曾經的企業是不一樣的,曾經的大企業有部分就像是霓虹家族企業一般,要把產業上下遊都包圓。

可現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每一個細分領域的知識都夠無數普通人去窮儘一生研究。

彆看現在國際上做工業軟件的那幾家企業還有盈利,但那是建立在他們的軟件用戶遍布全球的情況下,如果他們隻像九州科技這般專供自己企業的生產製造,那早就虧得血本無歸,或者項目倒閉了。

幾大企業現在也是另類的同氣連枝。

從血脈上講,它們的高管層和企業資金追根溯源都是一家人,從法理上講。它們都由夏資為大資本的母公司掌控。

雖然從表麵上看,九州科技是一家民營企業,但細數九州科技這幾年的業務合作還有“太熟悉”的技術授權模式,都讓不少高層管理在心底揣測。

九州科技背後的出資人和智囊到底是哪一方的,畢竟這位天才如妖孽一般的年輕人,對外表示的身份可隻是一位總裁,至於企查上的資料?大家都是老狐狸,所以也隻是看看而已。

一開始是哈工和軍方多有扶持,到現在確實在半導體領域大展拳腳,哪怕是他們這些社會地位不低的高管,在臨行前都被公司大佬耳提麵命一般的規訓。

雖然各家企業代表聽到的語氣口吻都不一樣,但主旨卻都相同。

“精誠友好合作,如果付出的僅僅隻是極少股份或者是錢財,那就可以談。”

談?

等這些代表和他們帶來的技術人員體驗工業軟件之後,便已是下午。

哪怕是周易都知道,這個時候,已經沒什麼好談的了。

從一開始的驚呼,到技術人員到生產線上實操,再到此時都已經下午四點的時間。

這些公司代表要是不滿意,早就對工業軟件不感興趣了,還在那忙活什麼?

顧青在前麵幾個小時還是頗為耐心的解答著各大公司代表的疑問,不過在午飯後就遁了。

隨著合作加深,利益與技術捆綁之下,這幾家企業除了完成了技術突破,並且正在往產業升級的路上狂奔,目前生產設備的國產化率超過百分之九十,成本降低了百分之三十五,如果再將工業軟件的問題解決了,那恐怕就真的不需要再顧忌什麼技術問題,隻需要考慮未來產品銷售問題了。

不過現在大夏的朋友比三十年多太多了,產品銷售問題並不是大問題,而且大夏本國的需求就非常龐大。

私企高管與guo企高管的不同之處就在於眼界。

私企高管大多著眼於利益,而guo企高管則更看向未來以及相關規劃綱要精神。

大夏三十年的飛速發展,讓夏資壯大的同時,也插-進許多根管子養活了不少外企。

而他們現在要做的就是,孩子處在發育關鍵期,不能再這麼給彆人輸血了,所以這管子必須拔,也不得不拔。

大佬們的耳提麵命,倒不如說是交代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