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八章:你們準備好了嗎?(1 / 2)

此言一出,不少人心神安定。

之後,顧青也不拖延時間,直接了當說道:“這份文件你們也都看了,敵我態勢已經很明顯,我們的產品天然攜帶大夏的基因,不論是產品使用說明又或者是品牌良好影響力帶來的國家信譽提升,這都是對方不願意看到的。

而現在半導體的加速追趕,不少國內外機構和智庫都在議論稱:今年是最關鍵的一年,如果能打斷我們九州科技對大夏半導體產業的提升,那大夏半導體就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進行反超。

雖然這份文件的消息沒有見諸報端,但大家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力。”

判斷力?

雖然大家很信服大老板,但這種關係到身家性命的事,怎麼可能真的心裡沒有疑慮,而且這種機密情報,公司是怎麼知道的?

對於這種受恩還有疑慮的事情,顧青是見怪不怪,畢竟人之常情。

他搖搖頭,說道:“讀史可以使人明智,其實這件事並不新鮮,我給你們講一個幾十年前的故事,大家就知道我們公司現在的處境。

上個世紀蘇聯的科技體係從技術引進與消化的初級階段,靜悄悄過渡到通過基礎科學研究、進行技術自我轉化的正向循環上。

在三十年代四十年代,蘇聯科學家越飛,便指出:半導體材料將是電子技術的新材料。他還在半導體的導電性研究中提出‘阻擋層’的概念,而這一概念是我們現在集成電路研究的核心理論之一。

隨後全蘇範圍內建立起研究所,由科學家和工程專家牽頭,負責細分領域內的研究。而在教育一端,則是以特色的蘇式學製對科技領域進行人才供給。

五十年代,蘇聯設計出大型計算機‘箭’,它每秒可以運算2000次,‘箭’一共生產了7台,並且應用於航天、導彈工程的數據運算。

六十年代後,蘇聯在半導體與計算機領域的追趕一步快過一步。

從這一個行業就能看出來,此時勝利的天平好像已經往蘇聯方向傾斜。

但往往事與願違,一個基礎中的基礎問題,在我看來卻已經宣告這個強大的帝國正滑入深淵。

六十年代末期,白俄斯的一家半導體工廠由於中壓斷路器壞了,無法修複,他們想恢複這條產業線生產,也要在萬般焦急之下等待三個月,才能買新的斷路器。

由點及麵,美蘇第一代晶體管計算機的推出間隔隻有四年,但第一代集成電路計算機的推出間隔卻增至九年。

山姆大叔的五角大樓、國家科學基金會、財政部門將海量資金投到了IBM、國際電報電話等公司,其力度之大,據山姆大叔的國家科學基金會估計,聯邦基金援助占據了航空航天研究費用的90%,緊隨其後的就是電力和電子設備研究的65%。

IBM公司在1966年的時候,淨利潤便達到十億美元,成為美利堅十大公司之一。

在德州大學,有一位叫做戴爾的十九歲少年,用1000美元開辦自己的電腦公司。而在舊金山,有一對夫妻夫妻用五美元注冊了一個小公司,開始研究一個叫做路由器的小盒子。

而在這個時候,曾經蘇聯教育出來的半導體行業精英們,不是出現在IBM、Intel、摩托羅拉的職員名單裡,就是年邁不堪用。

我想你們會問,當時的蘇聯就沒察覺到問題所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