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血腥價格(1 / 2)

這真的是雖贏猶敗,簡直是一種恥辱!

RTX3090加上12900K在上水冷,幾乎是英特爾與英偉達消費者旗艦產品的強強聯合,居然隻能靠著散熱勝一籌?

老黃看著那台黑色主機,怒火中燒。

他身旁的技術人員和高管們,有的臉色蒼白直冒冷汗,有的已經拿起手機,開始拋售自己手中英偉達、英特爾、AMD的股票。

蘇媽和老黃,在此刻竟然頗有些心有靈犀的隔空對視了一眼,意味不明。

當然,悲慘的還有英特爾。

十二代酷睿剛出來的時候,被稱為擠爆牙膏的一代處理器,是英特爾用來拯救被AMD、平果搞得一團糟的桌麵級電腦處理器市場。

AMD步入7nm時代之後,蘇媽一手芯片堆疊拳法,把英特爾這位藍色巨人給打的是暈頭轉向。而“陰險狡詐”的平果也在自己的電腦端產品拋棄英特爾芯片,全部轉用自己的平果芯片。

為了讓不識好歹的AMD與平果清醒的認識到誰才是行業霸主,英特爾拿出了大小核一招,再配上Windows的“特殊優化”,在這段時間還是有點一展雄風的感覺。

多核心是這些年高性能cpu廠商慣用的一招,隻不過其中都略有差彆。

英特爾管自家芯片的大核叫性能核心,小核叫能效核心,而AMD也有大核,隻不過它的小核比英特爾小核性能更強,算得上是大中核配置。

現場有些科技區up主就在威信群裡和自己的粉絲科普順帶吐槽。

“12900K是因特爾十二代的超級旗艦,算核心數就有16個核,所以是一個16核24線程的產品。

原本我以為因特爾能不能再雄起,還要看AMD的Ryzen5000係列能不能出新品來打一打,但現在看來,AMD和因特爾都要被九州科技給爆錘了。

不過這也說不定,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萬一AMD和英特爾直接就開始爆倉式升級呢?

瑪德,這仗打得越來越熱鬨了。”

“哈哈哈,九州科技這款處理器要是真的產量夠,那我隻能笑死了。這英偉達圖形部門,圖形部門一屆一屆換了多少架構了,改過不啦?換湯不換藥啊。之前人家AMD的蘇嗎也有理由說的,我用的是什麼工藝,我用的台積電7nm工藝,你這批卡是什麼工藝啊,你叫我降價?

等明天泰坦處理器正式發售,我看這幾家的價格又怎麼變,真有意思。”

聯係朋友的、聯係公司的、媒體拍攝、現場同事議論,這些嘈雜的聲音,讓發布會舞台上顧青感覺到一種收貨的喜悅。

憋了快四年,他幾乎是率領著一公司之力,扛著河蟹高壓與敏感點,將大夏半導體的整體產能翻了數倍,並且將芯片代工製程提升到5納米。

這一次泰坦處理器的備貨雖然不算太多,但泛亞區域總共加起來也有兩千萬份。

不過,麵對台下如同菜市場一般的嘈雜聲,顧青也知道自己恐怕短時間內沒辦法繼續講下去了。

但那又如何呢?

他沒有管麵色各異的眾人,自己對著直播間攝像頭,麵帶微笑道:“今天的測試並不嚴謹,有很多變量無法統計,所以請各位消費者以實物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