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永生?(2 / 2)

畢竟免費代理三年以及未來優先代理合作權這兩樣權利,絕對是字麵意義上的價值千金。

九州科技旗下的產品從硬件到軟件,從工業到娛樂,隻要是能進入市場,絕對是能對當地市場的產品進行降維打擊一般的毀滅式打擊。

雖然其他公司會虧錢,但是代理商絕對會賺的彭滿缽滿,如果市場夠大,代理商的腦子再靈活一些,甚至或許能做個當地首富。

這可不是顧青他們的無端聯想,而是有過切實例子的。

輿論開始不對勁起來,偏偏這個時候又有一個驚天大瓜爆了出來。

一眾歐美媒體記者就像打了催產素一般,高頻率發文:

《九州科技竟然在研究永生》

《經過三年調查,我們發現了永生的秘密》

《你們還記得那款桃夭嗎?》

而這些文章的源頭,都是因為國際上公認的綜合性醫學四大期刊之一,影響因子為高達59.102的《柳葉刀》雜誌有相關文章發布。

文章作者首先講述了永生細胞的誕生。

那位名叫海瑞塔·拉克斯的非洲婦女,患上了宮頸鱗狀細胞癌,也就是俗稱的宮頸癌。

主治醫生保留了癌細胞的樣本,在未經患者同意的情況下,將其送到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醫師和癌症研究員喬治·奧托·蓋手中。

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大家以為這些細胞過幾天就死亡,畢竟這種細胞失去了體內環境的支持,外界培養皿根本無法讓它們繼續生長,但出乎所有人醫療的是,這些癌細胞很快就出現了快速增殖,很快長滿了培養皿!

這些細胞被標記為“he”,含義就是海瑞塔·拉克斯(heacks)的姓名的前幾個字母,並且而從另個意義上來說這幾乎就是一種“永生”的細胞!

1954年喬納斯為了開發脊髓灰質炎疫苗,在工廠中大量培育了“he”細胞,因為疫苗需要大量的細胞供測試,之後這種永不凋亡的細胞就進入了工業化批量生產,被各個實驗室購買後自行複製使用。

自此之後,he細胞成為了在測試癌症,艾滋病,放射線和有毒物質的影響,甚至還用作膠帶、膠水和化妝品的人體刺-激性測試,此後的基因組作圖中用分子標記特殊類型的遺傳標記。

它繁殖的細胞總量早已經超過5000萬噸,涉及“he”細胞的研究超過11000項,《科學》、《自然》、《柳葉刀》等頂級學術期刊上時常見到因為“he”細胞而出的研究成果。

而這一次,也是一位叫做歐文的醫學研究專家利用he細胞作為桃夭培育體一期實驗,發現桃夭對he細胞的“強效保護”。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威斯達研究所的解剖學家列奧那多·海佛烈克發現人類細胞分裂極限是40至60次,這一發現也被定義名為海佛烈克極限,原因和dna鏈末端的端粒區域長度相關,人類成長過程中,dna鏈末端的端粒在每次dna複製時會丟失。

這是因為一種稱做端粒酶的酶在控製著這個過程,這種酶可以維持端粒的長度,而he細胞在分裂時可維持端粒酶活性以維持端粒長度,所以它可以永遠分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