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一箭多星(4J)(1 / 2)

“雖然有些事情不能過多透露,但我隻能說,咱們真的很缺這些特殊金屬,如果能夠在月球上建立生產基地,那恐怕……”

“廢話,彆說那些保密項目缺物資,我們這些項目哪個不缺稀有金屬?聽說鈦坦星某個部門在去年就用了價值上億的黃金,也不知道乾了些什麼。”

“但是我們怎麼解決能源問題?材料問題?還有外太空那麼多衛星武器正虎視眈眈,我們怎麼將逐月星艦送出去?”

口號喊的響亮,但饒是顧青的號召力再大,基本上大部分人都會不自覺的討論起來,並且發現這其中的難關,恐怕真不是一個五年計劃就能完成的。

而且真做到這種程度,幾萬億夏元是覺得經不住燒的。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彆說逐月星艦這種項目了,就算發射衛星,也不是白菜價。

歐洲阿利安5號運載火箭每次發射費用約為1.65億美元,每公斤發射費用約為10313美元。

美利堅德爾塔4中型火箭每次平均發射費用為1.64億美元。

俄熊主力運載火箭——聯盟-FG運載火箭每次發射費用大約為5000萬美元,每公斤發射費用為7246美元。

而這個時候,什麼叫做大國科技底蘊?

大夏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舟簡評,在此時開口說道:“我們航天科工集團旗下的快舟11號運載火箭,每次發射價可以壓到三千萬夏元左右,每公斤發射費用不到六萬夏元。

低軌道小型火箭更便宜,每公斤發射價格大約二十萬夏元,地球轉移軌道每公斤發射價格可以低至每公斤六萬夏元,太陽同步軌道每公斤發射價格四萬夏元左右。”

昂貴的成本,是讓很多科技水平不高的國家都不能發射火箭的根本原因。

而讓火箭發射成本這麼高的主要原因就是燃料太重,一枚500噸的火箭大部分質量都是燃料,其餘的十幾噸才是整流罩和衛星這些部件設備。

其次與成本直接相關的就是回收技術,如果能將火箭回收,也能節約大量成本.

如果掌握了回收火箭的技術,一級火箭成本就能節約80%,如果能回收二級,就能控製在10%以下!

星鏈之所以能如此大規模發射,就是因為星鏈衛星所搭載的火箭可以被重複回收利用。

顧青在身後的大屏幕上放出了一張關於九州6G項目的部分火箭與衛星技術的藍圖。

就像當初放出碳基半導體的藍圖一般。

他對眾人說道:“或許有行業內的人,之前受限於保密規定,所以沒有對我們九州科技在航空航天領域的研發有概念,所以我讓技術部門截取了一部分藍圖。

對於火箭技術,我們的科學家與工程師已經設計了諸多方案,火箭需要哪些燃料、材料、怎樣組裝、運載能力、發射時間都已經有了明確安排,確保火箭能順利地完成航天、有規劃、可行性等任務。

然後就是製造。

如果是其他企業來做這個項目,首先就需要耗費大量的資源,不僅要有海量的資金,更要有足夠的工程師團隊和先進的生產工藝設備以及精益求精的零件組裝要求。

哪怕是世界前列的國家,一般製造一台火箭要兩年或以上的時間,並且他們有不少部件都需要從國外進購,不僅增加製造成本,還會在關鍵時刻受人製約。

而對於這個核心難點,我們有莫大優勢。

大夏長征火箭公司已經和我們合作有空間發射服務,並提供從搭載發射到衛星組網的全套係統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我司也一直在做相關研發,電火箭、核火箭都在研發項目之中,並且我司即將擁有自己的火箭製造工廠以及發射場地!”

此刻,會議室內的眾人麵色各異。

雖然這裡大多數人都是搞科研的,但大家還是知道科研之外的事情。

火箭研發可不是什麼普通商業項目,並且這種涉及到送衛星去地球軌道上的火箭,在和平時期是做科研,一旦到了戰時,將搭載的衛星換成武器,火箭立馬就會成為武器……

上麵居然會將這種權限開放給一個起家才幾年的企業?

當然,這種被信任的感覺,卻是讓九州科技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思緒萬千,激動不已。

顧青指著藍圖上的衛星發射計劃,認真講道:“衛星繞地球運行的軌道是一條封閉的曲線。

按離地麵的高度可分為低軌道、中軌道和高軌道,我們的載人航天器和大部分對地觀測衛星運行在低軌道。

‘北鬥’導航衛星大部分運行在中軌道,少數運行在高軌道,這樣可兼顧導航定位和通信功能。

而我們的6G通信計劃的衛星,所需要的軌道,除了這些之外,還需要地球靜止軌道。

這種軌道位於地球赤道上空離地麵35786千米、且軌道傾角為0處。

衛星在這一軌道運行時,由於它繞地球運行的角速度與地球自轉的角速度相同,從地麵上看去它好像是靜止的,所以稱地球靜止軌道。

衛星運行在這種軌道,很適合連續通信和對地觀測,但全球隻有一條,所以地球靜止軌道資源十分緊張。”

稍微停頓片刻,顧青接著說道:“毫無疑問,這種稀缺資源,除了我們之外,還有很多人都在占領。

未來,我們的衛星進入這個軌道之後,很有可能會麵臨諸多挑戰,甚至是麵臨某些衛星的自-殺式攻擊。

說來也巧,我們公司鈦坦星部門剛好研發出了小型自衛機器人,它所搭載的智能AI,哪怕是信號被隔絕的情況下,也能做出應對預案,並且操控衛星搭載的武器。

在實驗測試環節,幾乎可以做到百分之九十五的攔截成功高綠。

並且除了衛星之外,我們已經獲得了授權批準,可以將機器人放入空間站當中,這也就意味著,我們不僅可以正當防衛,甚至在某些情況下,可以維護其它設備的安全,比如幫助現在天上的天宮空間站不受到某些惡劣乾擾。”

現場除了大夏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舟簡評,和部分有過深入合作的專家,沒有太過興奮之外。

其他所有人都興奮不已。

什麼機器人?

顧總差點就明白著說,那是戰鬥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