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高分子材料(1 / 2)

走出會議室,顧青一行人直接乘坐專用電梯到了研發基地,在一係列的資料檢測後,顧青看到李由、彭輝、黃勳等人正在平板對接的視頻裡一臉凝重,當然凝重中,那眼神還帶著許多期盼。

等到顧青抵達實驗基地內部後,顧青則目睹李由等人要麼在翻看自己的手掌掌紋,要麼就是在翻閱著手中的《道德經》,要麼就是在做著一些雜事,看起來十分休閒。

但顧青見多了這些研發人員的研發狀態,很多時候,越是休閒,就代表當事人越是緊張。

當顧青走到李由麵前的時候,李由深吸一口氣,放下那充滿奧秘的掌紋。

“我也沒能想到,我們會在高分子纖維器件領域的顯示器材項目有這麼快的大突破,當初鄭教授他們知道我們在研發這個項目的時候,更是提出了一個三年起步五年攻克的大致方案。

或許是鄭教授他們太穩重,也或許我身旁顯示器材項目的這幾位主要負責人彭輝、黃勳太努力。”

已經頗為成熟,想為身旁的這幾位同事多爭取些功勞的李由,卻是被人給掐斷了談話。

“高分子納米纖維及其衍生物在傳感、智能響應、發光、熱電等功能與智能材料方麵的應用研究一直都是我們研發的主要方向。

高分子納米纖維及其衍生物憑借其獨特的離子和電子傳導路徑,柔性、可編織的優勢,在未來輕薄化、柔性化和可穿戴的智能電子設備和柔性儲能器件領域必定會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在未進入公司之前,我個人帶隊研發,就已經有十餘年時間,加上進入公司後的時間,已經遠遠超過了五年,如果不是顧總和公司其他智囊和海外專家的聯合研發幫助,我們的這個項目可能還需要三到五年才能成熟。

所以鄭教授他們預估的時間並不算錯,甚至是高估了我們。”

顧青看向這位“拆台”的教授。

彭輝,南湖省人,也是履曆光環閃耀,複旦大學高分子科學係教授、係主任,郭嘉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郭嘉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曾獲大夏青年科技獎、郭嘉自然科學二等獎等榮譽。

他帶領團隊一直深耕高分子纖維器件領域,致力於研發出織物顯示器件,讓織物顯示器件像衣服一樣輕薄、透氣、可貼合在不規則基底上。

在沒有入職九州科技之前,他所帶領的團隊已經有了一點成果,雖然顯示效果很差,刷新率、色彩飽和度、色值領域都像是老古董的表現,但這也是顯示行業的重大進步。

所以在還未有多少人知道的時候,顧青就讓人力資源總監張元豐幾乎是以三顧茅廬,曉之以情動之以億的態度,爭取到讓這位大佬帶隊進入九州科技的研發部門。

而彭輝身旁的黃勳也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大佬,隻不過研發項目常年得不到投資,所以進度十分緩慢。

當初是玄武在搜集資料時,發現了這位的研發方向很符合公司未來發展,在查詢了黃勳個人資料符合後,便給張元豐的“必要名單”裡,加上了這位。

與彭輝不同,黃勳那是常年“饑0渴”,每次見到學校領導,不是求資金求設備,就是求人員。當然不是求學生名額,而是求學校能夠“引進”幾位和自己項目同類的行業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