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二章:設想(1 / 2)

當顧青說出這個用大控製器代替一個個單獨小控製的設想時,已經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量子芯片的李由,舉起了手。

年輕的顧天才沒有自顧自的講課,而是對李由點了點頭:“你說。”

“在我們項目組剛剛預研量子芯片的時候,據我們所知,目前還沒有這種能夠控製多個量子位的技術,並且哪怕是單個控製,對設備和材料的要求也十分高。

顧總,您所說的那個國外實驗室,其背後金主的投資早已經無法估算,而且我們現在還沒有弄清楚應該怎樣在矽上製出可以用來通信的陣列。

陣列沒有,量子通信技術和算法也仍然在開拓研發。

雖然我們團隊與公司智囊團隊有一份可以參考的文獻,但很多時候一落到具體項目,參考就變得毫無意義。

它們就如同無字天書一般,乍一看很真實,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卻有許多困難。”

顧青耐心的聽著李由的陳述。

他知道這些略顯推托的話語並非李由一個人想說,或者是無能為力的喪氣話。

李由很明顯是在為團隊內部的部分人,或者說是大部分人發聲。

因為他們其實大多都不是科班出身,很多都是以前那些矽基半導體大廠的精銳,到了九州科技之後上手矽基半導體項目的時候,有以前的底子在,所以研發進度和學習進度都很快。

而等到轉換賽道搞碳基芯片的時候,由於顧青和那個其實嚴格意義上講並不存在的智囊團隊給的資料還比較豐富,所以碳基半導體的學習進度還是很快的。

但現在搞量子芯片,那就是真的抓瞎,一窮二白。

換句話說,就是李由在提醒顧青:大家覺得任務太艱巨,項目太複雜,需要一些時間來進行緩衝和整理。

麵對這個情況,顧青倒是沒有逼迫,也沒有像某些項目暴君一般壓榨研究員。

他放下手中剛好寫到還剩一個小指頭的粉筆,麵對眾人,微微頷首,說道:“每一個新的大項目,就像是一片嶄新的戈壁,而我們需要在沙石堆積成的戈壁灘上種出農作物,自然要麵對艱難險阻。

量子芯片項目,我們不僅要攻克量子芯片工藝製程,還需要持續不斷地改進量子芯片的原理設計。

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除了我們在努力之外,我們公司那些至今仍然被高度保密,甚至一個名字都無法傳出去的智囊團也在努力。

他們有的人甚至是數年如一日的徹夜不歸,實驗室就是他的家,父母在外,身體不好了,連打電話噓寒問暖都做不到。

哪怕他們有的人已經拿到了上億的分紅獎勵,但卻一分錢都沒機會花出去。

還有的人,年紀輕輕就已經雙鬢斑白,有了早衰的模樣。”

顧青在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中帶著的情緒非常飽滿,讓不少人不由得下意識聯想起來。

拿到上億的分紅獎勵,但卻一分錢都沒機會花出去,就死在了項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