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九章:固態電池路線問題(1 / 2)

今天鈦坦星部門的固態能源研發室與機甲研發部門正在開一個聯合會議。

這些天來,顧青在航空航天部門盯了一段時間之後,其他時候基本上都在開會。

不是那種領導講話先說一點,再說兩點,最後還要總結半天的老太太裹腳布,而是每次都需要全神貫注進行頭腦風暴思考的項目核心會議。

其中有找官方取經的火箭項目保密會議,也有逐月星艦項目所需要項目的研究會議,更有通過遠程手段參與的某些保密實驗室開的會議……

人,一旦站到了某些行業的頂點,他就會像這片森林最高的大樹,需要經曆和接受的影響就會比其他小樹更多。

更何況顧青領導的團隊早已不是一個兩個行業頂尖團隊,而是一群……

在外部那些單位的保密會議上,顧青帶領的團隊,幾乎是每次都要接受各種糖衣炮彈的轟炸,才能離場。

而在這種內部會議上,大家按照規劃推進項目,倒還好。

才怪!

參與機甲能源項目的人,資曆老的還能沉住氣,資曆淺的,此時根本就是焦頭爛額,抓耳撓腮。

“固態電池與液態電池最大的不同在於沒有液態電解質,而我們可以把負極材料從現在用的碳基,跨過矽基,直接過渡到終極方案——鋰金屬,因為它才能極大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

但鋰金屬,需要一種固態電解質,它的導電性能需要與液體大致相同,但能抵製鋰枝晶的形成,並且不會與金屬鋰發生化學反應。

美利堅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大不列顛的劍橋大學、以前我之前工作的夏科院,這些郭嘉級研發勢力都在對這個物質進行探尋。

而在全球科技企業中,不論是造車的豐田,還是做供應商的寧德時代、quantumscape,它們也在孜孜不倦的追求這個物質。”

從夏科院挖,不不不,是被九州科技研發速度驚詫,研發能力所折服的夏科院某位大老,正在身後的黑板上寫寫畫畫的同時,解說著固態電池的難處。

一個三角形在黑板上。

秦教授指著這個三角形,感慨道:“在固態電池的研發路線上,其實國際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化,這是大家所持有專利和技術領先優勢不同導致的。

霓虹和高麗如今正舉國之力推進硫化物材料技術路線,而西方歐洲與北美的企業和研發部門正在走聚合物的路線。

至於我們大夏,大多是在走氧化物路線。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隻是說大方向是這麼在做,其實實際上,也有不少公司在做著與國內完全不同路線的研究,而其中以北美為甚。

他們的公司多,融資渠道也多,所以有資本足夠推進多條路線,隻不過近些年美股熔斷、暴跌和異常拉升中,不少公司已經宣布破產。

而霓虹和高麗由於近些年金融危機爆發,變賣了太多專利,所以目前研發進度已經有所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