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七十五章:東窗事發……(1 / 2)

在一個個吐槽聲音中,機械臂和工業機器人們幫助著這些工程師、科學家們,做著時而精細到拆卸芯片的工作,時而做著搬運數噸重機甲設備的重體力活。

場麵雖然有些鬨哄哄的,但其實仍然是在井井有條的推進工作。

顧青看著張天浩等人如此忙碌,心中頗感欣慰。

古代孔門弟子三千,達者七十二人。

而近現代也有這樣一位大老,不僅是航天工程學家,還是加州理工大學的老師,雖然主要教的都是西方學生,但也教過3名大夏留學生,並且這三位學生取得的成就,比那七十二位達者還要耀眼。

他就是科學家馮卡門,而他教過的大夏留學生,其中就有錢森、錢長、郭懷。

錢森大名自不用多提,而後麵兩位在專業領域也是大名鼎鼎。

錢長的項目是研究火箭彈道、火箭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氣象火箭、人造衛星軌道、氣阻損失、降落傘運動、火箭飛行的穩定性、變扭率的扭轉、超音速對稱錐流等問題。並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奇異攝動的理論,被國際上公認該領域的奠基人。

然後放棄高官厚祿和榮譽,毅然在大夏最困難的那段歲月回國。

開創了大夏的大學裡第一個力學專業;招收大夏第一批力學研究生;出版大夏第一本《彈性力學專著;開設了大夏第一個力學研究班和力學師資培養班;開創了理論力學的研究方向和非線性力學的學術方向。

為大夏的機械工業、土木建築、航空航天和軍工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勳,被人稱為大夏近代“力學之父”,“應用數學之父”。

而郭懷的故事更是傳奇,上世紀初青朝末年的時候,這位農家小子出生,隨後硬是靠著苦讀與可怕的毅力,從一個農家小子曆經數十載,成為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空氣動力學家,大夏科學院學部委員,大夏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物理係首任係主任,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

郭懷長期從事航空工程研究,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了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坐標法,即國際上公認的plk方法,倡導了大夏高速空氣動力學、電磁流體力學和爆炸力學等新興學科的研究。擔負國防科學研究的業務領導工作,為發展大夏核彈與導彈等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而現在,看著張天浩、楚辭、周伍、嚴欽、羅雲佳這些年輕人在一邊學習知識,一邊不落下手中的科研與部門工作,顧青就好像看到了群星正在閃耀,自己這幾年並沒有在一個人白忙活。

顧某人就這般不做聲,看他們忙著,然後悄然無聲的離開了這個實驗基地。

之所以不去指導工作,肯定不是因為他依稀之間聽到什麼悟空機甲太莽撞之類的交談聲音。

天地良心,他真的隻是想著去試驗下悟空機甲所搭載的那些黑科技的實用能力和穩定性,而且目前整個九州科技所收集的信息中,也就隻有他一個人能夠滿足悟空機甲所需要的強大特殊神經鏈接能力。

他不去試,誰能去?

而且張天浩這些人的作業,其實也並非是機甲。

機甲隻是展示作業的一個平台,真正重要的核心是讓機甲實現各種功能的設備部件。

“將機甲材料的特殊鈦合金、特殊鉻合金、驅動液壓和氣壓機械臂、超導材料、固態電池這些項目的最新民用研發進展報告發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