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衛星事(2 / 2)

有的人已經長達三天不睡,而有的人已經有大半年沒有回過家,真·吃住在公司,把公司當家。

明明隻需要二十分鐘就能到達公司安排的宿舍,但他們情願把這二十分鐘用在排除bug,找老院士們取經解惑這些事情上麵。

衛星研發與製造部門的負責人詹坤戶在看到自家老板臉色嚴肅了半天卻沒有任何改變,還是看不下去,選擇了出聲,讓氛圍輕鬆下。

他指著三號中繼衛星的指揮操作界麵解釋道:“我們當初找航空航天集團的工程師們取經,他們的中繼衛星是由東方紅四號平台研製的,其中最關鍵的是負責捕獲跟蹤的天線。

這兩副天線提供了衛星大範圍、高精度捕獲跟蹤目標用戶和為用戶提供高速數傳的功能。

而這兩副天線的性能至今仍是國際領先,也是我們目前還比較薄弱的技術點,所以我們使用的是大夏航空航天集團贈送給我們的成品。

而大角度轉動這些技術試驗的驗證,要在真空環境下,進行數以萬計的往複試驗,才能保證其使用壽命滿足指標要求。

我們目前的真實實驗數據並沒有大夏官方的多,之所以能夠在今天上星,更多的還是依靠靈境生態的模擬實驗功能,也正是因為可以在靈境生態的模擬實驗室多開上百上千個實驗模擬,所以才能取得足夠多的實驗數據。

隻不過在我們的工程師和研發團隊看來,這些實驗數據再多,也仍然是虛擬世界運行的結果,並不能像現實實驗那樣有絕對可信的參考率。

所以此次的三核心衛星發射,是我們所有團隊最焦慮的事情,顧總您需要理解航空航天項目不同於地表實驗項目,它們有著極為特殊的環境要求和實驗數據要求……”

詹坤戶幾乎是一一細數著此次發射任務或許會出現的事故以及技術難點,生怕自家大老板因為這次的重要發射任務失敗,而減少對相關項目的關注。

來九州科技這些年,他也明白一個潛規則,那就是自家老板雖然對所有科研項目都有著不錯甚至是極好的耐心,但那些最容易獲得大量資源投入的項目,絕對不是什麼上麵發公告的重要項目,而是自家老板最關注的項目。

顧青聽到這位曾經有希望成為最年輕院士的中年天才,如此細心的給自己講述衛星發射那些不為常人所知的知識。

他沒有笑,也沒有像那些穿越者們“大氣”到給這種大老上課。

他隻是臉色稍緩的點點頭。

“我明白,世事皆有可能。

您不需要思慮我的想法是什麼,我隻是在思索,咱們好久能徹底掌控衛星研發和生產工藝,畢竟航空航天集團那邊和我們的關係再好,有時候拿人家手短,吃人家最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