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普通的一天(1 / 2)

sci論文難度僅僅隻是九州科技鈦坦星部門實驗員轉正的一個小作業,張堂忠教授的卻並不覺得這有什麼問題,甚至在九州科技呆習慣的他看來,這簡直就隻能是基礎作業一般的東西,如果連這個都無法完成,他都會疑惑人資部門是什麼把這種“飯桶”招進來的。

這種不會科研的,還不如去公司的智造工廠裡上班,在實踐中去學習。

“要知道,龐大的設備與極微小的納米機器人一般,零件除了要求標準,還要求的是物儘其用。將你們腦海中的局限思維打開,不要被教科書例子和現有設備零件的模樣去禁錮了你們那個熱愛幻想的年輕靈魂。”

這是顧青不經意路過時,聽到的結語。

至於為什麼是結語?

張堂忠帶的這群學生在看到自家大老板,年輕的大夏天才、頂級富豪走到自己等人身旁,哪裡還能保持之前的學習討論狀態?

再自傲的大夏天才,在麵對顧青時,隻要不談及自己的領域專業話題,都會不自覺選擇傾聽。

這並非是桃夭的功勞,更重要的是因為顧青這些年的“戰績斐然”。

在與“受寵若驚”的實習生們打了招呼,和張堂忠教授聊了幾句關於機器人智能係統數據處理的技術處理階段後,顧青便離開了這個區域。

而在顧青離開後,有一位來自本科青木,碩士西工大的實習生對身旁朋友小聲說道:“在端側場景下,cpu和內存資源往往比較少,在提供數據處理的能力時,要求api儘可能簡單,以最少的資源占用獲得最快的執行效率。同時,還需要ai框架提供的庫儘足夠小。

咱兩以前的導師就困在使用雲化場景提供的數據處理機製這個大項目上,沒想到張老師已經在這個大項目上完成了解決方案,甚至還在進化迭代,這太割裂了。”

“何止是割裂,這兩天我們看到的東西,都讓我覺得我們課堂上學的那些都快過時了,雖然它們都是現在西方主流學術界在搞的東西,但好像和這邊完全不一樣。”

“之前我的一個室友考進了咱們公司和學校合作的合作班,原本都是嘴比較碎的一個人,在去上了一堂課之後,直接就被調走去了另一個獨棟的寢室。

後來在食堂碰到了,他那叫一個守口如瓶,連上課方向,作業項目內容都不透露。當時我還以為他是不是受了什麼刺激,現在我也懂了,我也受刺激了。這種級彆的論文都隻能算是作業,那美利堅航空工程的科學家過來,也得是從實習生開始慢慢來……”

從來都是青木、西工的科研走在前沿的說法,而今這位實習生腦海中的某種慣例又被無聲打破了。

戴著sr1眼鏡,因為年紀大,聽力下降,又裝上了鈦坦星部門特殊助聽器的張堂忠在一臉微笑中,聽著這些學生的竊竊私語。

他現在都已經儘量避免和以前的同事聊及現在的工作內容,哪怕是學術交流,也隻是點到為止。

不是敝帚自珍,而是為了保密,不讓公司和郭嘉的大計劃推行出現任何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