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講話(1 / 2)

大夏科學院的專家教授們在審視,在重新認知一家民營企業。

大夏科技部的各個司局,比如科學技術部機關服務中心、大夏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大夏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大夏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大夏科技評估中心、夏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等相關部門的科研人員也在審視、檢查著自己部門負責的專利技術果實分屬。

九州科技沒有和大夏官方進行全切割,此次會議也隻是對目前需要下放、商用的科技專利進行細分。

畢竟隻有算好賬,才能繼續做生意。

可是誰都沒想到,這哪怕之前已經做好了相關工作,每個專利技術的負責部門、小組、研究所都整理好了文件,僅僅隻是“報菜名”這個環節,就從十點鐘報到了中午十二點半。

官方的、官民合作的、九州科技的、九州科技與某些實驗室合作的……一堆專利僅僅是去讀個大概,都用時兩個小時。

甚至到了十二點,夏科院某位大老讀玩最後一份文件後,都不自覺擦拭著額頭上的汗水。

他不是累,而是感覺到壓力巨大。

此次分割一部分專利技術,就花了這麼久的時間,九州科技還有多少專利技術需要處理?

以後九州科技還要進一步獨立,那自家官方會有多少實驗室會失去論文和資源份額?

人總是失去了才會珍惜曾經所擁有的。

僅僅是一部分專利技術的分割和下放,就已經讓大夏官方的這些位高層心思沉重。

不過九州科技“讓出”的利益,也讓這種沉重的心思有許多精彩的地方。

新設備、現金、科研資源還有那極為重要的尖端碳基芯片。

天和、問天、夢天三艙齊聚天宇,大夏空間站誇父探日、量子傳輸等一批科技項目需要這些資源。

從某種意義上說,九州科技給大夏官方一個無法拒絕的價錢,所以才能讓雙方有如此快速的交接。

十二點半,大夏科技部負責人李鋼再次站到前台。

他放下了手件,對會議室內的大夏官方、民間、合作實驗室的眾位科學家、研究員說道:“科學研究的特點是越往前走,越覺得不理解的東西越多,這是科學家基本的認識,也是對科學敬畏的態度。

目前,我們大夏高新技術企業已超過四十萬家,中小型科技企業更是超過了五十萬家,研發投入占全國企業研發投入的百分之七十。

把企業明確為科技創新的主體,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

創新不問出身,無論企業是大是小,無論企業是我們官方夏資的還是民營的,都應該在創新過程中享受權利的公平、機會的公平以及規則的公平。

我們科技部將進一步強化服務支撐,為各類企業營造公平公正創新的政策環境,從而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創新水平。”

可能是考慮到在場都是科研領域的大拿,並且人數眾多、專業類彆豐富,所以科技部這位的發言很官方。

雖然言語中多有表達誠意,但點名九州科技的次數,還沒有美利堅山姆大叔演講時的六分之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