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無人可通行(1 / 2)

“後來我們的實驗人員開始想著在石墨烯上形成磁性石墨烯,再以粉末冶金做成石墨烯銅線。

後續研發的確增加了磁導率,階段性突破了線圈導線的技術門檻。

最終,在一些機緣巧合的促使下,石墨烯超級銅第一代才堪堪成功。而當我們與某些機構開始在電機方麵有合作時,也驚訝的發現,他們在這方麵也有相關研究,隻不過進度卻差距過大,所以後續這個技術還是由我們自己的研究小組獨立完成。”

夏科院院鵬城某院的一位研發精英聽到顧青說這話的時候,長長的歎了一口氣。

當初他們就是在研發石墨烯和銅為主要材料的高鐵“超級充電線”。

這種充電線就是高鐵軌道上方設置的接觸網導線,通過車身上的列車受電弓,將電能從導線接入到車中。

它看似很簡單,但內在需求性能對比其他同類材料,卻誇張的可怕,除了要求導電性能和耐用程度足夠高之外,材料還需要保證在列車時速達到300公裡以上時,承受住受電弓和接觸網導線摩擦產生的高溫,同時強度與韌性、導電性能都沒有變化。

而那一天,九州科技帶著幾乎完備到可以直接使用的石墨烯超級銅電機進入夏科院的研究中心,電機的超級銅材料就直接解決了這個麻煩的問題,如果不是當時官方要求自己部門必須獨立自主掌控這些關鍵性材料,恐怕現在九州科技還會把手伸得更深。

一家沒有任何“控製”的民營企業,是永遠不可能深入到如此地步的,哪怕九州科技是推動大夏半導體發展的核心力量,也不可能。

科技與政治在足夠高的領域內,擁有太多的共同性了。

如果夏科院是大夏科學技術的官方發動機,那麼九州科技就是大夏私企中的石墨烯超級銅電機吧,不受控製的高科技企業。

這位研究員在歎息之中,思緒蔓延。

而顧青還在講解著這款看似其貌不揚的電機。

“銅這個材料本身就具備良好的導電性,但是銅的材料強度太差,所以我們的材料實驗室研發人員通過ai程序在靈境生態實驗室服務器當中模擬了數千萬次,最終選擇了銅鎂合金,在試驗檢測中,它比金屬銀的導電性還要高出10%。

並且依靠我們智造工廠的強大生產能力,在該電機材料被研發出來之後的第一個季度,我們就實現了可量產化,並且將其應用到了我們的科幻夢想產品——九州機甲之上。

前段時間我們大夏菌方的邊界演習中,我們九州科技守護者係列機甲的能耗比就有不錯的表現,大家對該電機的實際運行了解有需求的,可以去查看這方麵的視頻。”

顧青說的很是澹然,甚至讓人感覺搞這個石墨烯超級銅材料就像是做暴打檸檬汁,把檸檬暴打後加入冰水就行,但是比亞蒂、特斯拉、夏為、賽裡斯甚至是奧迪、大眾等車企的研發團隊高層們卻無一不是眉頭緊鎖,神情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