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三章:人才的重要(2 / 2)

從童孔到抬頭紋、甚至是手紋、聲紋,九州科技的各類設備已經將這群人的生物數據記錄的清清楚楚。

而且他們每一次走動的姿態、各種神情和儀態,都有多角度的攝影機記錄,後台算法會時刻算出他們動作的骨骼運動軌跡與習慣數據。

“地下交通的專列會將每一次必須的原材料送進軌道,而工廠的廢物都會經過環保處理,極為特殊有輻射汙染的廢料,都會通過特定專列運送到其他處理這些廢料的工廠。

工廠的生產計劃與生產實際過程都可以通過工業2.0的智能係統查看,並且我們將會為合作企業配備一個專門負責九州工業2.0的智能ai程序,不過這個智能ai程序需要的數據處理需求,就需要合作企業與我司和雲中九龍大數據進行協商。

畢竟不同的工業項目所需要的計算需求都不一樣,智能ai程序使用的計算力並不小。”

羅鬆堂的這段介紹,讓某些海外企業高層下意識咽了口唾沫,甚至是頭皮發麻。

這年頭找九州科技,僅僅是合作生產線啥的,還是比較容易批準的。但一旦牽扯到計算服務器、雲中九龍大數據公司深入“捆綁”的業務,那這比合作的商談就會變得無比艱難。

某些郭嘉的官方機構幾乎是把雲中九龍大數據公司當做比九州科技還要凶狠的怪獸在看待,根本就不會允許雲中九龍大數據公司在當地建立計算服務機房,更不會允許當地企業把數據交給雲中九龍大數據公司處理。

羅鬆堂看著那幾位外企高管層的臉色不對勁,心中不以為然。

他知道雲中九龍大數據在國外的名聲不太好,畢竟現在還沒有任何一個“黑客”攻破雲中九龍大數據的服務器,雲中九龍大數據就像是真龍隱於雲霧之中,讓那群貪婪的強盜氣急敗壞。

明明知道數據就在那裡,但卻沒有任何辦法破解,乾脆不讓其進入本土市場。

不過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問題,閉關鎖國的地區,最後隻會後悔。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麵前的這一棟樓就是一個立體的生產線,產品原材料從上至下,變成一個個零部件和整裝部件。

通過螺旋設置和電梯機動,不時有機械臂與軌道變動,將計劃中的部件運送到應該抵達的位置。

機器人在這其中並不再隻是人形或者巨形,他們更多的是擔任工程師的助手,每一個環節都可以有對應的處置方案。

這裡是工廠車間,而工人們並不在生產線上,甚至是焊接、精微操作都由設備完成,部份特殊工藝則是由工作人員在遠程操作間操作設備進行完成。

不過雖然已經如此智能,但是根據工業2.0的選拔標準,工廠必須具備在部分機器人癱瘓時,工人可以頂上崗位,不耽誤生產製造。

人是不穩定因素,但人的主觀能動力和創造能力是機器人與智能設備無法達到的。

九州工業2.0是對技術工人和精英工程師的需求數量減少,但是對工人與工程師業務能力,卻又更高的要求。

所以我們會對合作企業的工程師團隊和技術工人團隊進行統一培訓與考核,如果真的考核不及格,這會是一個不小的麻煩,還請諸位朋友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