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見聞(2 / 2)

工廠這邊的負責人早早接到了通知,所以也極為熱情的走上前來。

“我是這邊比亞蒂某工廠的負責人之一,三年前才從青木留學回來,就到了園區工作,大夏公司的工作氛圍十分友好,剛進入比亞蒂工廠的時候,我本人還不太熟悉業務,都是老員工們主動幫忙,才能做好管理崗位。

目前我們這個工廠有大夏員工70人,溙國本地員工404人,工廠年營業額可達十二億夏元。”

聽到這位負責人口中標準的大夏普通話,用的也是夏元這些單位,黃朝仁對其印象較好。

“這邊工人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怎麼樣?我們九州科技對員工一直都比較康慨,所以經常會有同行因為無法給於相同的待遇,詆毀我們。

我個人並不願意在園區內看到這種情況,你在大夏呆過許久,應該清楚我說的什麼意思吧?”

這直來直去的發問,讓這位青木畢業的高材生也愣了幾秒。

不過他對九州科技這位高層說的話,也是讚同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夏企業之間就是這樣。

所以他結合自己的實際認知,老老實實回答道:“這邊的工資對比溙國本土工資水平,有很大的替身。

普通員工每個月可以拿到60000溙銖到100000溙銖的工資,園區廠商也基本會給於補貼和業務獎金。

有不少員工在園區工廠工作兩年的時間,就能通過在銀行貸款,到曼穀去買房子,買車子,而且咱們公司的業績上升勢頭很好,工作穩定。”

沙德也在一旁適時插話道:“等到園區開發完成,這裡能夠預計容納超過五百家企業,帶動超過10萬人就業。

貴司如果在這個園區建設工廠,很多原材料和零部件都能夠在園區內的工廠企業名單裡尋找供應商,不用去擔心其他渠道是否穩定的問題。”

能夠有穩定產業鏈和其他合作企業一起在一個地方做項目,這是溙國這邊的優勢。

黃朝仁也知道本土產業鏈齊全對企業生產的好處,所以他也是笑著回應道:“的確如此,不論是高科技製造業還是中低端製造業,我們需要都是穩定的原材料供應和設備提供企業,現代工業就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能夠在這個工業園區看到這麼多我司的合作企業夥伴,也是一種緣分。”

沙德聽到這位九州科技的高層人物心情不錯,趕忙說道:“大夏企業朋友也為我們帶來了資金、設備技術、人才,也改善了就業以及民生環境,這是多方共贏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