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基因的進化史(2 / 2)

從猩猩到人,從猴子到人,甚至是從海裡的長生魚類、龜類,永生的水母等物種的進化角度上來看,大自然物競天擇的生存模式,讓生命的基因從未停止進化。

在我們公司彷生機械假肢開始進行人ti實驗之後,我們的研究人員發現,長期接受智能產品使用訓練的普通人,擁有比那些很少使用智能電子產品的普通人更多一點變異的大腦基因,而且這部分基因變異,目前還沒有副作用產生。

在學術界有一個‘靈長類降速’的概念,認為我們靈長類的基因進化速度正在減緩,甚至某些功能都在退化。

我們與大夏官方合作的項目中,有一項就是和其他研究團隊一起合作推演現代生靈長類全基因組水平係統發育樹。

在這個發育樹的推演中,有學者提出我們靈長類最近共同祖先應該出現在距今約64.9至68.29百萬年前,該區間與白堊紀第三紀生物大滅絕事件吻合。

認為靈長類早期輻射可能受白堊紀第三紀生物大滅絕事件的影響,甚至研究團隊在重構從靈長類共同祖先到現代人類基因組的染色體結構時,發現靈長類祖先和我們現代人類都具有保守的核型特征。

同時,研究團隊還發現,不同靈長類祖先有不同水平的基因組重排率,在類人猿下目祖先支係發現基因組元件變異水平在數量上整體抬升。

例如咱們的腦容量、身材體型、偽裝毛發等項目的基因都有不同程度的變異

“從生物進化學的領域目光來看,越是高等級的物種,它的腦容量就越大,這證明大腦不僅僅隻是通識學科中的重要程度,還與各物種能夠實現的各種功能都有直接關係。

非洲古猿隻有42立方厘米的腦容量,而我們現代人則有1000到100立方厘米的腦容量,人類的相對腦容量是猿類的3倍以上,讓我們能擁有更多的思考能力。

生物進化並非是神的指引,而是我們人類的努力,一步一步成長,一對一對基因的變異、一點點腦容量的提升。

在千萬年的歲月中,我們人類一直都在與神賽跑,進化。

甚至在各種智能設備、神經轉換設備的加持下,這種進化並沒有停滯,而是在加速。”

隨著顧青的講述,越來越多研究人員的眼神都變得深邃和激動。

科研人員也是人,他們不是沒有情緒波動的石頭。

看著周遭的各種實驗樣品,他們的心神已然不能平靜。

但就在這時,顧青突然打了一個響指。

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