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風洞(2 / 2)

在眾人矚目中,他步伐穩重,嘴角噙著笑意,接過工程師遞過來的話筒。

咱們都是老夫老妻了,大家也知道我一向都不喜歡高談闊論,也不喜歡在什麼關鍵時刻講兩句,今天還特意拿一支話筒過來,鄭工你可是學壞了。

被調侃的那位鄭姓工程師,在聽到顧青這句話的時候,隻是笑,但不說話。

看著周圍這些工程師和科學家興奮的表情,還有今天搞的儀式,顧青最終還是打算簡短的說兩句。

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大型風洞也隻有極少數郭嘉才能建造,甚至可模擬20馬赫高超音速的風洞,也就隻有寥寥幾個。

咱們都知道大型風洞主要由供風係統、驅動係統、測量係統和建築結構係統組成。其中

供風係統提供穩定的空氣流,驅動係統產生動力以維持空氣流速,測量係統記錄實驗數據,建築結構係統則提供實驗所需的設施和環境。

但是要能夠綜合運用流體力學、機械設計、電子控製等多個領域的技術。同時,還要有足夠精確的傳感器,以及精密的計算公式和設計,才能確保風洞在運行過程中能夠保持穩定和精確。

好不容易設計出來了,我們還被困在設備和材料。

要產生足夠高強度的氣流,就需要使用最頂級的大型供風設備和驅動設備。此外,為了確保實驗數據的準確性,風洞還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測量設備和技術,而這些東西,往往都是由各個郭嘉地區的科研機構和科技公司分開研發攻克。

在全球一體化的藍星村時代,這樣做可以避免增加資源浪費。但是在如今這個經濟已經有些割裂的特殊時期,產業設備和技術太過分開,也就意味著組裝難度變大。

為了獨立自主,咱們項目的工程師和科學家們幾乎是使用了一切辦法,來研發設備、聯合各方麵可以聯合的機構、單位,設計了風洞建築、進行了人員培訓。

低速風洞產生的風力基本靠吹,用一台功率大點的電風扇,通過噴管將亞音速氣流轉換成超音速氣流,基本就可以達到超過音速的標準。

但這並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是要登陸月球,甚至移居火星的科研團隊!隻有超高音速風洞,才是我們所需要的。

為了獲得更強的風力,我身後這座風洞既有壓力係統,還有爆炸控製係統,而第二座以電弧產生衝擊波為動力,安裝有超大電容的設備,靠電流產生衝擊力的風洞也正在修建當中。

說實話,每次看到這種為科技研發而建造的建築,我都會由衷感慨科技的魅力。

公司給大家的隻是錢和資源,甚至都沒有給大家一個可以被媒體大書特書的理由。

我現在還記得當初對鄭工說想搞風洞的時候,我們九州科技其實並沒有太多錢,但是沒辦法,不得不搞。

航空航天項目需要它,每次我們去找大夏那些單位借用風洞的時候,不僅花錢多,還要排隊等安排,而且很多技術實驗都不能重複多來幾次。

我這人就是受不了這種限製,所以就想到了搞自研。

但是沒想到,從低速風洞,到高壓風洞,再到現在的超音速風洞,一個龐大的風洞建築群居然就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