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 講解技術(2 / 2)

為了能夠適配、利用好新服務器這些硬件的性能,現在我們九州科技軟件係統的核心框架與源代碼也進行了數次升級與優化。”

講到這裡,顧青身後的屏幕上已然是密密麻麻的數據庫材料,還有無數種文字語言在播放。

他站在這些行業精英麵前,雙手微張。

感慨道:“一個完美的正向循環,就像是我們大夏傳統文化中的陰陽魚,一直循環前進,升級。當技術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我就經常會感歎文化對一個民族,對技術的指引是多麼強大。

其他科技企業發展技術,是因為用戶需求、行業需求,然後被迫讓工程師團隊去絞儘腦汁升級技術,一旦工程師團隊的創新能力不夠,這家企業就會陷入發展停滯的衰弱期。

英偉達、平果、AMD、諾基亞這些企業的衰落,幾乎都是如此。

而我們九州科技呢?

因為你們,因為我們,因為無數位願意學習、攻克困難的工程師、普通技術員工,因為我們願意真正從內心選擇改變、進化,因為我們有足夠多的用戶支持,所以才能夠如此迅猛的發展。”

顧青講解知識的同時,一邊講著自己對技術,對文化的理解。

說這話的不是一個什麼成就都沒有的大學生,而是現在藍星科技企業的無冕之王,掌握空間站、戰機,擁有無數財富的科技霸主。

雖然顧青一直沒有同意霸主、財閥、科技帝國領袖等一類的稱號,但是在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的精英腦海當中,顧青已經是類似的身份。

身份的轉變,讓他的話在此時就如同金科玉律一般,讓在場這些程序員、技術精英深信不疑。

甚至很多人都下意識反思著這些企業,還有自己生長的本土環境,為什麼沒有誕生九州科技這樣的科技企業,沒有誕生顧青這樣的跨時代天才。

天才是需要土壤的。

而彈幕裡麵的學員和已經考取證書,正在工作的那些“網友”,也沒有在這種時候發任何拆台、杠精的彈幕。

溫故而知新,在顧青講課的時候,他們也發現了自己之前掌握的一些技術薄弱點。

“在目前拆開的可公開微內核架構當中,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設計研發的兩大類組件,即核心係統和插件係統。

核心係統作為基石,它的功能穩定,自從運用開始,就很少有過變更,隻有進行過針對性升級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