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古人的智慧(2 / 2)

兩千多年前,我們大夏有一個古人,他被孔子稱頌,是諸葛孔明的偶像,是世界有記錄的曆史上第一個玩經濟戰之人,他甚至可以利用他說掌握的經濟知識,打贏國運之戰。

他的名字叫做管仲。

管仲就明確的說過,社會經濟的問題,本質上就是——窮人沒錢花,而富人卻不花錢。

管仲從不覺得社會存在剝削者有什麼問題,因為隻要任的道德還沒有全體達到天下為公的地步,剝削者就不可能消失。

但是,剝削者隻剝削,它不花錢,管仲認為那就是個大問題了。”

說到這裡,顧青停頓了一下。

他舉起紙質資料,語氣認真道:“我們假設社會上存在一百塊錢流通,也存在價值一百塊的商品。

這個時候,社會經濟就是正常的。一塊錢,對應一份商品。

但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剝削者,它剝削了三十塊錢自己存起來不用了。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商品對於其他人而言漲價了。

商品本身其實沒有漲價,還是一塊錢一份,因為商品價格還是對標錢的總量在定價。

但是,其餘人能夠獲取的錢變少了,隻剩七十塊了!錢的獲取難度增加了,變相的等於商品的獲取難度增加了。

因此,雖然商品沒有實際漲價,但是對於其他人而言,商品就是漲價了。

現實世界裡,人們極少會遇到一塊錢一份商品的社會時期,而是直接遭遇“商品價格是按照一百塊錢定價,實際上卻隻能掙到七十塊”的情況。

也就是說,因為剝削者的存在,大家其實一直活在‘通貨膨脹’的社會環境之下

不僅如此,現實世界裡,這種通脹還會持續疊加。

因為生產力的發展,和資本家逐利的本性,生產規模會一直提升。

商品變多了,國家就必須多發對應多的錢,否則會導致通貨緊縮。

但是這些多發的錢,依然會被資本家們剝削走一部分。

於是乎,實際上的通貨膨脹就開始一次又一次的疊加起來。

結果就是——商品價格上天,工人們卻沒有錢去消費。於是乎,經濟開始崩潰,人們為了應對風險保障不願意再花掉手裡的錢,資本家們又不願意商品降價,甚至不惜毀掉商品。

最終,當人們手中最後一點錢也被迫用完之後,經濟迎來崩潰,社會經濟從最初的極度通貨膨脹,突然變成通貨緊縮——因為大家手裡一分錢也沒有了。資本家為了減少損失,會不惜代價的拋售商品,但是卻沒有人能夠買得起了。

上個世紀的mei國經濟大蕭條,整體上實際就是這麼一個過程——先是在被隱藏的劇烈通貨膨脹之上烈火烹油般的經濟繁榮,然後突然泡沫破裂,經濟快速崩潰,迎來通貨緊縮的經濟大蕭條。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們大夏的古代其實也是存在的。古代因為貨幣管理的混亂,貨幣一直處於不斷增發的狀態,而貴族們充當了現代資本家門的角色,不斷把大量的錢存起來不用。從而導致大部分時候人民一直被迫承受通貨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