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會的船隊才剛駛出京城沒多久,沿途的風土人情也沒多少變化,瞧著也沒什麼新鮮的,但勝在一個意境——遊船的意境。
船平穩地行駛在水麵上,眺望著遠方的風景,不免有種心曠神怡之感。
再悠閒地吃著些果乾小食,看著天邊的落日晚霞,這般愜意自在的時光倒也是不常有啊。
當然,若是沒有麥冬在她耳邊念叨就更好了。
傍晚時分,胤祺在康熙那便忙完後,便乘著小船劃了過來。
他剛登上船板,便看到在船頭上吹風的安清,眉頭不由一皺:“風這般大,你怎麼不在船艙裡待著,出來做什麼?”
現在可是二月啊,這樣的數九寒天,她竟然出來吹冷風,這是嫌自己的身子骨太硬朗了嗎?
安清也沒想到胤祺竟這會回來了,不由一愣,“船艙裡太悶了,我出來透透氣,沒出來多會。”
“主子,您騙人!”麥冬可算是找到機會了,立馬告起了狀來,“回貝勒爺,主子在這都快待一個時辰了,奴婢怎麼勸都不聽。”
安清:“……”
好家夥,叛徒竟在她身邊!
這小妮子到底是誰的人啊。
胤祺聞言,眉頭又皺了幾l分,二話不說拉著人就往船艙走去。
“真不冷,你看啊,我穿的可厚了,紫蘇還給我戴了個擋風的帷帽呢。”安清邊被拉著,邊努力辯解道。
胤祺也沒搭理她,回到船艙後,便轉身交代麥冬去熬薑湯,還囑咐她一定熬得濃一些。
安清一聽要喝薑湯,瞬間一副痛苦麵具狀,“不是,我好好的,喝薑湯做什麼。”
那
() 玩意這麼辣,誰家好人愛喝啊。
胤祺也是人狠話不多,直接拿捏住了她命脈,“若是你今日得了風寒,那明日路過大楊柳停泊時,我便去奏請皇阿瑪帶你回宮養病。”
“要回你回,我這次是可是侍奉皇瑪嬤的,嚴格來說,咱倆不同路。”安清死鴨子嘴硬道。
胤祺嘴角噙著絲淡笑,“你也說是要侍奉皇瑪嬤的,若是你得了風寒,還如何能侍奉人,所幸正好有了回宮的由頭。
安清:“……”
成吧,好漢不吃眼前虧,她喝就是了。
不就是區區一碗薑湯嗎,哪裡有南巡的事重要,再說了,也確實是得預防下,萬一得了風寒可就不能好好遊玩了。
喝薑湯的事敲定了,安清突然反應過來一件事,他方才說明日經過大楊柳時船舶會靠岸,這是怎麼回事啊。
胤祺解釋道:“明日經過大楊柳,我們要在那邊停留兩日,皇阿瑪要帶著百官巡視當地農事,這也是此次南巡行程中的第一個安排。”
安清“哦”了一聲,原來是這樣啊。
她自是不知道康熙南巡具體行程安排的,隻大概知道從大通橋乘船南下,大概會路經過那些地方,她還以為這船是一路南下不停的呢,原來這中間還有旁的安排。
不過,安清也沒太當回事,隻覺得確實符合康熙的作風。
曆史上康熙雖曾六次南巡,但他和他孫子乾隆主要為了遊山玩水的下江南不同,康熙都是帶著目的而來的,主要是為了治理黃河,考察民情吏治。
所以,在南巡途中,康熙往往會關注沿途百姓的生活狀況,更加了解民情。
這也是為什麼康熙和乾隆都六次下江南,在後世,為什麼乾隆被罵不止,康熙卻能備受稱讚的原因。
“你還好嗎,今個暈沒暈船?”胤祺問道。
之前在宮裡見她準備了這麼多暈船的東西,他還以為安清暈船呢,白天他讓人過來瞧了幾l趟,都說她無事,這會親眼瞧著了,才總算安心了些。
安清擺了擺手,得意道:“放心吧,咱這身體素質,完全沒事!”
說罷,她還在船板上轉了兩圈,那嘚瑟勁看著不由有些欠揍,幸好此時暈船的四福晉和八福晉沒瞧到,不然非得給她個白眼。
不暈船了不起啊!
第二日,禦舟船隊在途徑大楊柳時,船舶停泊靠岸,按照南巡原定計劃,康熙領著眾人入住了天津府官衙。
這麼多人,當地官衙自是住不下來的,大部分人留在了船上,安清很榮幸作為太後和宜妃的掛件,被帶上了岸歇息歇息。
當然,四福晉和八福晉兩個可憐催的,也因這暈船實在太嚴重,被允許上岸緩緩,聽說兩人一進衙門便倒頭睡了下去。
康熙出行向來走節儉路線,像這種沒行宮的就住在衙門的情況也不是第一次了,身邊的眾人跟著他也都習以為然。
當地的官府衙門條件雖簡陋了些,但總歸什麼也不缺,安清倒是住的挺習慣的
,當晚便睡了一個很踏實安慰的覺。
她這個踏實安穩是和前一晚船上相比的,這在岸上總歸比在船上好啊,船舶在河中行駛的再平穩,多少也會晃悠些的,白日裡可能不覺得什麼,但晚上躺在船上,那種顛簸感就會被數倍放大。
所以,安清雖然不暈船,但在這樓船上過的一個晚上還是醒了好幾l次的。
這難得睡個好覺,一不小心就睡過了頭,等安清在衙門後院醒來時,身邊早都沒有胤祺早的身影,據說是一大早就被康熙帶著去城郊巡查農事了。
康熙還真是個愛崗敬業的人呐,比不了,比不了哦。
但胤祺就不免有些悲催了,好不容易出門一趟,還要被拉去加班,嘖嘖~還好她是出門旅遊的,不用被拉去強製加班啊。
安清簡單用了膳食後,便開始琢磨白天要乾什麼,大楊柳在後世可是天津有名的古鎮,既然來都來了,自是要逛一逛的。
畢竟,出遊的主要目的就是感受地方的風土人情嘛。
安清先是來到太後處,詢問了她老人家是否要出門逛逛,她本以為太後會推脫,誰知人家直接就答應了,而且瞧著這勁頭比她還足。
於是,她又去問了宜妃,宜妃也滿口應了下來,不錯不錯,看樣子大家此次出遊的目的都挺明確的嘛。
有這般誌同道合的旅遊搭子,安清表示十分滿意。
三人簡單收拾了一番後,便帶著些侍衛,出了衙門。
而與此同時,康熙也帶著一眾官員來到了城郊,這附近的農田都是種的小麥。
去年安清那種植小麥的冊子拿出來後,康熙特地選了幾l個地方,作為推廣試驗點,而這天津府的大楊柳就是其中之一。
而那小麥種植冊子上的法子,也被農政司的官員整理後,統一發放到了各試驗點,並明令要求當地的官員去實地監督百姓,嚴格按照這些法子種植此季冬小麥。
經過了一個寒冬,事實證明,安清那壓麥等法子確實很有效果,此地在年後也是上了折子的,說此地小麥凍害竟減少了九成之高。
這也是康熙把這選為此次南巡勸課農事第一站的緣故,事實擺在眼前,就沒有比親眼瞧見更有說服力的了。
既然是勸課農事,那在場的自然不能隻有康熙和一眾官員,附近村落的百姓則全被叫了過來。
但最讓眾人意外的是,竟還有不少外地的百姓,都是聽說了康熙要在此地巡視農事,也紛紛趕來一睹龍顏,隻是這些人被官兵隔在很遠地方。
康熙見狀,自是龍顏大悅,並且直接要讓他們靠近些,最好能親眼瞧瞧那些沒有遭受凍害的農田。
“皇上,不可啊,這些百姓來路暫時無法確定,您的安全第一。”天津府巡撫出聲勸道。
隻是,他低垂著的臉上卻閃過一絲不安,這麼多人,若是有人趁機到了那塊農田可如何是好。
巡撫一出口,其他地方官員也紛紛出聲附和。
無疑,他們都是心裡有鬼的
,畢竟那塊出現鬼麥的農田離這邊並不算太遠,他們千方百計把康熙等人才旁邊引,也是為了不露餡。
但他們千算萬算,卻怎麼也沒料到這次竟會從外地來這麼百姓,若是真的把他們都放進來,那局麵定會超出他們的掌控。
康熙卻完全沒當回事,擺了擺手,道:“無礙,附近地方這麼大,不讓他們靠近便是了。”
隨行的侍衛本就會在周邊做好防備,正常情況下,除了伴駕的官員外,旁人都近不了康熙的身,即便是那些被安排過來麵聖的百姓,也要在幾l米開外的地方磕頭。
康熙說罷,隨手朝著另一邊空曠的地方指了指,“就那邊吧,讓那些外地的百姓去那邊,他們大老遠趕來,想必也是想親眼瞧瞧這邊的小麥是否是真的躲過了凍害吧。”
其實,今年除了特地劃出來的那些試驗點外,旁的地方,仍舊有不少地區遭受了小麥凍害。
至於為何康熙今年沒有全麵推廣安清的那些法子,一是為了安全起見,先試上一年看看效果,第二點嘛,也是因為新的種植技術想要全麵推廣其實並不容易,很多百姓會對此產生懷疑,生怕這些法子會有礙莊稼。
天津府巡撫順著康熙指的方向望去,臉色不由一白。
康熙向來金口玉言的,他說出口的話,自是有人立馬就去執行了,甚至那些本地的官員都還沒反應過來,那些百姓就已經被放進來了。
一眾百姓紛紛對著康熙的方向磕頭謝恩。
康熙擺了擺手,示意眾人平身。
既然一切都準備就緒了,那接下來也就要進入勸課農事的環節,但就在康熙正準備親自下田進行天子示範性耕種時,不遠處的人群中突然傳來一聲驚呼。
“鬼、鬼麥!!”!
迷途未返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