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5 章 五福晉75(2 / 2)

安清單手托著下巴,怎麼懲罰他啊,得容她好好想想才行。

九阿哥見狀,還蠢蠢欲動地想出些餿主意,然後被她一個眼神瞪老實了。

而安清這邊在曹家後院苦苦思索要怎麼教訓一下十四阿哥時,曹家前院此時也沒閒著。

此時,康熙正領著眾大臣和三位皇子,一同召見了江寧府本地很是有名望的漢族士大夫,其中有好幾位,在整個江南漢族士大夫群體中可是有著這舉足輕重的影響。

與清初順治與康熙四大臣輔政時,清廷對漢族士人的高壓政策不同,在康熙執政之後,為了鞏固清政權的統治,他對漢族士大夫采取的拉攏和包容政策。

他此前所做的種種,不管是之前數次的曲阜祭孔,還是這次的祭明陵,等等,也都是為了收攏漢族士大夫的人心。

而此時召見這些人,自也是如此。

康熙帶著眾人與這些本士大夫寒暄,而這些士大夫中,有已當官有職位的人,也指沒有做官但很有聲望的讀書人。

大家都是各懷著心思,在你來我往中各自試探著彼此的態度,如康熙想籠絡這些人,而這些人在揣測這位天子的心意。

無疑,康熙是一個很好的談判者,他目的明確,條理清晰,收買人心之時,還不忘暗暗展示了一番大清的實力。

不知怎的,眾人的話題突然轉移到了農耕之事上,下首最前排一位白胡子長者突然起身衝著康熙行了一禮,“皇上,草民聽說不管是這青風病,還是鬼麥,都是由五福晉出手解決的,不知可當真?”

康熙忙抬手道:“李老免禮,此事確實屬實,朕這個兒媳婦比較擅長農事。”

這個白胡子長者姓李,人稱李老,是當地一家很有名書院的院長,雖無官職在身,但在整個江南士大夫心中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學生可以說是遍布整個江南。

所以,他自也是康熙此次的重點籠絡對象。

李老確定了此事,不由輕點了點頭,說道:“去年江寧府周邊十有八九的水稻都遭遇了這青風病,毫不誇張的說,當時百姓們已經絕望了,這對他們來說完全就是滅頂之災。”

說到這裡,他似是想到了當時的場景,不由的歎了口氣,“不瞞皇上,當時老頭子我也親自去瞧了,更是帶著書院中的一眾學子,翻遍了古籍,但奈何都找不到任何救治之法,好在後來朝廷及時送來了那治療之法,這才幫百姓們躲了一劫啊。”

康熙一聽這話,就知道到了他表演的時候了,於是忙順著李老的話一通顯擺啊,先是誇讚了李老等人的仁心,能這般把百姓放在心裡,實屬難得。

當然,他隨即便又講了去年聽說江南地區水稻後,他是何等的憂心,也是拉著大臣們夜以繼日的翻古籍想法子,最後,還講了安清經過多複雜繁瑣的試驗,才最終找到這法子

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瞧吧,朕這個大清皇帝和朝廷是真的把百姓們放在心上的,絕對值得信賴和效忠。

眾人聽完果然很受感觸,李老出聲道:“皇上,草民有個不情之請,不知今日可否有幸見見五福晉這位農事奇才。”

其他那些本地的漢族士大夫也紛紛開口附和了起來,三言兩語便把對安清推崇上了一個新高度。

安清就是不在,要在的話定會驚掉下巴,誇成這樣,這確定說的是她?

農事奇才?

對這稱呼,康熙先是愣了下,隨即一想,安清可不就是農事奇才嘛。

不過,對於眾人的請求,他自是沒有不準的道理,於是對著旁邊的梁九功說道:“你去跑一趟,把五福晉請過來吧。”

梁九功立馬應下,絲毫不敢耽擱,退了出去,但沒多久,他卻又匆匆趕了回來,身邊並未見安清的身影。

“回皇上,五福晉不在後院。”

康熙怔了下,“是陪著太後和宜妃出門了?”

這南巡一路上安清經常帶著太後和宜妃出去遊玩的事,他自是也知曉的,現下一聽說安清不在曹家,便下意識以為她們又出去了。

梁九功卻搖了搖頭,回道:“回皇上,奴才打聽到,五福晉帶著九阿哥、十阿哥和十四阿哥去城外了,說是聽說江寧府城郊百姓的稻田裡蟲害泛濫,他們過去看能不能幫上忙……”

*

此時,安清他們幾個確實在去城郊的路上。

這事還要從之前說起,她當時正在冥思苦想要怎麼懲罰小十四這個熊孩子時,突然聽到不遠處幾個曹家的家仆在討論什麼城郊稻田鬨蟲害的事,還說百姓們都忙著田地裡忙著驅蟲捉蟲。

她當時靈機一現,頓時有了個好主意——罰他去稻田幫百姓捉蟲!

雖然她也不推崇體罰,但‘勞動改造’有時候還是很可以的,反正對小十四她是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這個主意簡直不要太好啊。

當然,這個好是對安清而言的,對十四阿哥來說,則就是完全是場苦難了,但他又不能拒絕,隻能黑著臉跟著出了門。

至於九阿哥和十阿哥,兩人自是跟著來看熱鬨的了,但兩人還不知道,有時候熱鬨可不是這麼好看的,特彆是在跟著安清去田地裡頭的時候。

安清幾人坐著馬車直接來到了城外,沒走多久便見到了一大片稻田,而此時稻田裡滿是百姓們忙碌的身影。

幾人下了馬車後,安清便找了塊就近的農田,蹲下身來進行查看,九阿哥三人則是亦步亦趨地跟在她身後。

之前在過來路上,安清對這城郊的水稻蟲害便有了些猜測,這會正處於水稻的分蘖期,最常見的水稻病蟲害無外乎就是黏蟲、蚜蟲、二化螟以及薊馬等幾種。

如今一瞧,果然不出她所料,是水稻稻田黏蟲。

水稻稻田黏蟲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水稻害蟲,又名剃枝蟲、夜盜蟲、行軍蟲等,危害期主要在水稻的分蘖期和抽

穗期,這種蟲子會啃食水稻的葉片和莖稈,會嚴重影響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對這些蟲子安清自是見慣了的,也沒覺得有什麼,甚至還用手捏起了一隻查看,但對九阿哥三人來說,哪裡見過這黏蟲啊,下意識便往後退了兩步。

安清瞥了三人一眼,對於他們眼底的抵觸自是沒有錯過,其實,也能理解,這黏蟲幼蟲瞧著軟軟的一條,確實容易令人不適。

但理解歸理解,她還是不會放過他們的,特彆是小十四。

安清見這塊稻田的主人都在不遠處忙活,便帶著三人走了過來,“老伯,你們缺不缺人幫你們捉蟲啊,我家裡有三個弟弟,正好對這捉蟲之事比較感興趣,可以幫忙的。”

九阿哥和十阿哥本來還在幸災樂禍,一聽‘三個’這詞,瞬間瞪大眼。

兩人對視了一眼,不是,難道五嫂也讓他們去捉那蟲子?

九阿哥有心想問一嘴,但看安清在和那農人老伯說話,一時插不上話,隻能無奈地在旁邊乾著急。

那老伯轉過頭,一看見幾人身上的衣服,便下意識搖了搖頭,他們這哪裡是能下地乾活的樣子,一瞧就是城裡富貴人家的小姐少爺出門找樂子的。

“姑娘,萬萬不可啊,不是俺老頭子不講情麵,這實在是俺們一家人的生計,真真是容不得半點馬虎。”

安清自是懂他的苦衷,笑著說道:“老伯,你看這樣成不成,若是他們損毀了你們的水稻秧苗,全部損失都由他來賠償。”

說罷,她轉身指了指十四阿哥,“你們放心,我這弟弟在家裡很得她娘寵愛,最是不缺銀子的,定能賠償的起。”

安清還順道提出了給老伯家一定的酬勞,隻要能讓三人去捉蟲就好,當然這個錢也是十四阿哥出。

十四阿哥下意識就想說憑什麼,又不是他想去捉那蟲子的,但突然看到了旁邊的九阿哥和十阿哥,立馬閉上了嘴。

他賠就他賠,隻要能讓兩人陪他一起去捉那蟲子就行,反正今日定是躲不掉的了,能拉上一個便拉上一個吧。

所以,這會他可不能惹安清,萬一她反悔了,讓他一個人去捉蟲可就不妙了。

甚至在安清讓他先拿些銀子給老伯當押金時,他猶豫都沒猶豫一下,便讓身邊伺候的小太監掏了銀錢。

那老伯見安清這麼堅持,也不好再說什麼,收下那銀子後,便同意讓三人到地裡麵捉蟲子了。

九阿哥和十阿哥見狀,立馬同安清發起了抗議,卻被安清無情地駁回了,接著便是威逼利誘地趕他們下了地。

不過,兩人倒也沒怎麼掙紮,十阿哥是向來喜歡安清這個五嫂,她的話自是樂意聽的,九阿哥嘛,那就更簡單了,不得不承認,他現在確實比較慫安清。

農人老伯雖收了押金,但本著莊稼人愛惜糧食的本性,還是耐心教導了三人一番,就是想著讓他們少禍害點地裡莊稼。

三人所幸也不算太不靠譜,沒多久便上了道,而且在安清的監督下,他們自也沒膽子去

謔謔莊稼。

那老伯無奈地搖了搖頭,對安清的行為表示十分不理解,他活了大半輩子了,還是第一次見她這種衝著賠錢給人乾活的。

安清笑著解釋道:“男孩子太嬌氣不好,我就是想著讓他們來受受苦才好。”

老伯笑了笑,也沒再說什麼,而是繼續彎腰在地裡捉起了蟲子。

安清站在地頭,放眼望去,這滿地裡幾乎都是彎著腰捉蟲的百姓,看樣子還蟲患應該是很嚴重。

但這水稻黏蟲這麼捉也不是法子呀,而且這也是不能治本啊。

這會是分蘖期,這些肉眼可見的蟲子就算被捉完了,那些被留在留下來的蟲卵之後還是會在抽穗期時造成蟲患的,難道他們還要再捉一回。

先不說這得費多少功夫,就單說兩次蟲患造成的減產,那也是得不償失啊。

對付著水稻黏蟲,安清倒是知道用哪些土農藥能對付,但問題是,現下卻不知要如何說服這些百姓。

畢竟在古代,莊稼遭受了病蟲害,基本就是這幾種解決方式,水洗法、火燎煙熏法,以及這人工捕捉法。

即便是想著用砒霜那些藥毒殺蟲子,一般也是選擇誘捕法,意思就是先把蟲子從莊稼地裡誘出去再用藥毒殺。

即便有了之前那治‘青風病’的房子,但對著莊稼直接用藥這種法子,還是很被百姓們忌憚的,畢竟這黏蟲和青風病不同,還有人工捉蟲這條路子選,即便屆時可能會因為這蟲害損失部分收成,隻要他們捉的快一些,但總歸不至於絕產就是了。

所以,他們還是普遍接受不了對著這莊稼直接用藥,下意識便會覺得這樣做有損到莊稼本身。

要不等回去找胤祺說說,讓他去稟告康熙,然後由官府出麵?安清想。!,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