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為什麼不讓胤祺過來,自是因為他這會不在啊,就在剛剛他們過來時,胤祺便直接衝著不遠處的安清過去了,壓根就沒管那兩個倒黴弟弟。
當然,這也是康熙示意的。
不得不說,康熙和他的兒子們還是很有默契的,很多時候隻需他一個眼神,他們便知道他的意思。
就比如方才的胤祺,僅康熙一個眼神,他便知道他皇阿瑪讓他去找安清,而不是去管小九和小十四,而且除了讓他把安清帶過來外,還是讓他趁著這個空檔同她解釋下當前的情況。
安清自是也注意到了這邊的情況,遠遠看到小九和小十四好像在打架時,她雖不知發生了什麼,但一開始也並沒當回事,還想著待她把手上這點土農藥噴完就過去瞧瞧,這會總歸不在曹家,兩人就算真打起來了,也不會丟皇家的人,反正也鬨不出什麼大事。
可是,當待她看到康熙眾人的身影時,瞬間覺得那兩小子運氣怕是背到家了,當然,安清也有自知之明,她這運氣也沒好到哪裡去,這兩人畢竟是跟她出來的啊。
就在安清匆匆從地裡出來時,胤祺也趕了過來。
“你們怎麼來了?”她問。
這瞧著來的人還不少呢,難道是碰巧經過?
也不對啊,康熙不是帶著他們在曹家前院招待什麼,怎的就突然跑這裡來了啊,還好死不死地碰到小九和小十四在打架!
胤祺徑直回道:“來找你的。”
安清:“???”
找她做什麼?
胤祺也沒兜圈子,三言兩語便把事情的始末解釋了番,著重強調了李老那群人想見安清的事。
安清一聽那些康熙極力拉攏的漢族士大夫要見自己,一開始還有些懵了,當聽到對方是因那‘青風病’的法子而想見她的,頓時也就不慌了。
畢竟,對於她專業領域的知識,她還是很有底氣的,對方既然因著這事想見她,那問的自然也是與農事相關的,那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兩人邊低聲說著話,邊朝著康熙等人走去,帶他們過來時,康熙也正好剛訓斥完兩兒子,兩人都聳拉著腦袋在那站著,但細看還是能
發現兩人的不同。
比如從兩人的眉眼間便能瞧出來,這十四阿哥顯然是被訓的很嚴重的那個,九阿哥雖也乖乖站在安,好像並沒有什麼害怕的樣子。
安清不知道什麼情況,一時也不好判斷怎麼回事,但她走過來後,忙上前給康熙請安,順便也請個罪,“皇阿瑪恕罪,是兒媳的錯,帶他們出來,卻沒看顧好他們。”
康熙卻擺了擺手,“這事與你無關,你身為他們的嫂子,想著帶他們出來熟悉下民事民情,這是為他們好,他們自己不爭氣,與你何乾。”
安清心裡立馬有了數,很好,沒被那兩混小子牽連就好。
不要怪她不講義氣,這種時候還想著明哲保身,沒法子啊,誰讓他們是親生的呢,康熙就算再生氣,轉頭說不定因點什麼事,又覺得自己兒子哪哪都好了。
這就是血脈的力量呀,不服氣不行。
康熙看到安清過來了,便訓斥兒子的事丟在了一旁,這會總會還有旁人在,正事要緊。
於是,他指著安清給李老那群漢族士大夫介紹了起來,安清也不是那種沒見過世麵的人,這種場子自也是能撐得起來的。
不管是談吐舉止,還是氣場學識,她統統不會給皇家和康熙丟臉就是了。
當然,這個學識僅限於農事相關的,詩詞歌賦什麼的統統除外。
不過,人家李老等人本就是衝著她那青風病法子來的,自是不會問旁的,於是順著這話題,安清便與他們聊了起來,然後慢慢引到了這水稻黏蟲上。
“恕老夫冒昧了,請問五福晉可有對付這水稻地裡蟲害的法子?”李老問道。
安清笑著指了指不遠處,回道:“不瞞大家,我剛剛正在噴藥殺蟲。”
眾人一聽頓時來了興致,李老本來略顯渾濁的雙眼倏地亮了。
他這些年對這農事關注頗多,知道水稻稻田這蟲害每年都要來上這麼一場,或早或晚,而這每次蟲害一來,勞累的百姓們夜以繼日在田裡捉蟲不說,還會造成莊稼減產,對百姓們而言簡直苦不堪言。
若是真有法子能對付這蟲害,那對百姓們而言,可將是天大的好事啊。
“不知老夫可否過去瞧瞧?”李老問道。
安清下意識看向康熙,待見到對方微微頷首後,這才出聲應了下來,然後便帶著一群人朝著她那塊正在施藥的田裡走去。
來到田地裡後,她便一一同眾人介紹了起來,因著他們過來之前,安清已經施了好一會土農藥了,地頭那些最早噴藥的地方,此時已經能明顯看到效果了,那些原本趴在秧苗蠕動的黏蟲,此時已經完全沒了動靜。
不過,暫時還看不出來對水稻秧苗有沒有影響,要明日才能確定。
但由於是安清出手,眾人下意識便都覺得肯定沒事,就是之前她數次出手震驚全場後潛移默化造成的結果。
不過,安清是真沒料到這李老竟對農事這般有研究,他問了安清不少種地上的問題,有關於病蟲害的,有關於育種
的,竟還有關於肥料這塊的。
不得不說,不愧是搞學問的啊,邏輯思路就是清晰啊。
於是,安清領著那群以李老為首的士大夫們,在這塊小小的田地裡,進行了一場小小的農學專場的答疑解惑環節。
但她也不傻,這種時候自是要夾帶些私貨替康熙宣傳了啊,比如他們問她怎麼發現這治黏蟲的法子,她就說去年在豐澤園見過,順便巧妙地誇讚一下康熙親自研究水稻的事,這再比如她也不著痕跡地讚揚一下康熙鼓勵蒙古墾荒,這才讓她有機會接觸種地等等。
總而言之,反正功勞什麼的,就多多往康熙身上推就是,這活她乾的還算熟練。
見李老等人的反應,安清心裡瞬間覺得穩了,默默扭頭看了康熙一眼,果然從對方那收獲了一個讚賞的眼神。
“五福晉,你方才說為了對付這水稻黏蟲試過很多法子,其中不少都很有效果,那現在這法子定是最有效的吧。”李老問道。
若是最有效的,那過兩日證明這對莊稼無害,那便直接推廣開來便是。
誰知,安清卻搖了搖頭,“不是。”
眾人不由一愣,均一臉不解之色。
既然不是最有效的,她這會又為何要用啊,這不是自相矛盾嘛。
安清也沒賣關子,直接回道:“這公雞藤製藥的法子並不是效果最好的,但卻最適合這裡百姓,這公雞藤在咱們這很常見,這樣便不會給百姓們造成經濟負擔。”
說罷,她頓了下道:“我一直覺得,種地之事要格外講究因地製宜。”
李老聽到這話,再次看向安清的目光不由帶上了絲敬佩之意,拱手行了一禮:“五福晉大義,老夫慚愧。”
安清忙回了一禮,“李老謬讚了,晚輩不敢當。”
李老卻擺了擺手,示意她不用謙虛,隨即他又轉身看向康熙,拱手道:“皇上仁義,更是教導有方,皇家子孫都能這般心係百姓,實乃是天下萬民之福啊。”
其他一眾漢族士大夫也紛紛附和了起來。
康熙眼底劃過一絲滿意之色,他知道自己籠絡這群漢族士大夫的路子算是走對了。
國家以農為本,民以食為天,讓他們看到農事上的希望,便知曉大清是眾望所歸,自也會打心底信服。
康熙準備再給眾人下一劑強心藥,他適時看了張英一眼,張英立馬會意,上前拉著那李老寒暄了起來,三言兩語間便把回京之後,康熙準備讓安清負責辦農事學堂,給大清培養更多農事人才的事說了出來。
“此事當真?”李老詫異道。
張英笑道:“當然是千真萬確,實不相瞞啊,老夫也有意讓我家那次子去跟著五福晉學學呢。”
安清:“???”
不是,等等,這康熙讓她辦農事學堂這事她是知道的,但她也隻以為是讓那些農政司的人過來上課,可張英說讓他的次子來跟她學?
若是她沒記錯的話,他的次子就是後世大名鼎鼎的大清名臣張廷玉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