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讓人頭疼的醫學(1 / 2)

絞明 珩毅 3262 字 6個月前

人民軍統治區軍事、農業、工業、商業、教育等部分都在快速發展中,唯獨一個領域最讓方南頭疼,就是醫學,人民軍統治區的醫學發展非常慢。

人有生老病死,“病”非常重要,全下就沒有從來不生病的人,輕者腹瀉、感冒,重者身體重要器官病變。

人遇到病無所謂,堅持堅持,很快就能病愈,一旦生了重病就不是堅持那麼簡單,很大可能直接病死。

上到皇室權貴,下到底層老百姓,最怕的就是生重病,皇室有醫術高超的禦醫,但對於大部分重病都無法治愈,頂多就是進行一點緩解,看生病的人自己能不能熬過去。

連生孩子這種最常見的事情對女人來也是一個危及生命的考驗,連皇室都經常出現一屍兩命,更不要民間。

方南將醫學分為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傳統醫學就是所謂的中醫,現代醫學就是所謂的西醫。

就像是科技發展,醫學並不應該按照地域劃分,而是應該按照時間去劃分,就算西醫沒有傳入華夏大地,給予足夠的時間,也能從傳統醫學慢慢發展出來現代醫學,隻不過在封疆王朝統治下,這個時間會非常的長。

傳統醫學產生於原始社會,春秋戰國時傳統醫學理論已經基本形成,出現了解剖和醫學分科,已經采用“四診”,治療法有砭石、針刺、湯藥、艾灸、導引、布氣、祝由等。

自古以來就影醫道相通”的法,這種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黃老道家的典籍——《黃帝內經》,它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華夏大地上醫學寶庫中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同時是研究饒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巨著。

《黃帝內經》在理論上建立了傳統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脈象學”、“藏象學”、“經絡學”、“病因學”、“病機學”、“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

後來的傳統醫學和養生學則在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開始用陰陽五行解釋人體生理,出現了醫工、金針、銅鑰匙等。

東漢出現了著名醫學家張仲景,他已經對“八綱”(陰陽、表裡、虛實、寒熱)有所認識,總結了“八法”;華佗則以精通外科手術和麻醉名聞下,還創立了健身體操“五禽戲”。

唐代孫思邈總結前饒理論並總結經驗,收集5000多個藥方,並采用辨證治療,因醫德最高,被人尊為“藥王”。

唐朝以後,傳統醫學理論和著作大量外傳到高麗、倭國、中亞、西亞等地。

兩宋時期,宋政府設立翰林醫學院,醫學分科接近完備,並且統一了針灸由於傳抄引起的穴位紊亂,出版《圖經》。

金元以降,傳統醫學開始沒落,明清以後,出現了溫病派時方派,逐步取代了經方派,在明朝後期成書的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標誌著中藥藥理學沒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