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親朋(1 / 2)

每當臨近新年,就有無儘的酒席需要吃。似乎在這麼幾,結婚,喬遷等喜事也是一波接著一波。在農村這種地方,平時等時候村裡都沒幾個人,大家都默認的把喜事留到了過年的時候再辦。如城裡五一十一之類的喜事多一般,在農村都集中在了過年大家都回家了都時間。這種宴席不止是為了喜慶活著的道大家都祝福,更多的是這種鄉情的紐帶。

都集中在這麼幾辦宴席,基本上沒都與沒有斷過,甚至有的時候一好幾家,楊雲若一家都不夠分的,隻能讓彆人帶去份子錢。人可以不到,禮錢一定要到似乎成了不成文的規定,雖然酒宴基本上虧本的,但是大家還是喜歡人多的熱鬨氣氛,基本上每家都是儘量的拉攏村名來給自己家的喜慶憑添一份熱鬨。儘管忙碌,但是那是幸福的。

酒席過後還能把沒吃完的菜打包回家,連續不斷的大魚大肉已經讓楊雲若覺得很膩了。冰箱被塞的滿滿當當,梅菜扣肉,獅子頭,蝦,肘子吃到過年都可以不重樣的。

南方有些地區的年和北方的年也有些不一樣,北方更多的是餃子,大年三十的晚上吃並不是太好,他們喜歡守歲,守到淩晨煮餃子,搶財氣,在很多北方人看來,這頓餃子才是過年;而南方,他們把大年三十到這當成年,這晚上一定是要吃一年當中最好的食物,在他們看來,這頓飯才是年。北方人喜歡煙花,從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不斷的放到第二亮,震耳欲聾;南方人喜歡鞭炮,拿清脆延綿的聲音更像是鄰裡的嘮叨,在白猶如爆豆子一般劈裡啪啦淅淅瀝瀝。北方人的大年初一會去給人拜年,給長輩磕個頭,表達一下誠摯祝願;而南方人在大年初一的這一更多的是喜歡去廟裡拜菩薩神鬼,祈求這一年的運勢想要獲得鬼神庇佑。

南方和北方,總是有很大的差彆。但是都差不多的是,初二這一一定是要回娘家。對於大多數嫁出去的女兒來,初二覺得是個大日子。不同於年回娘家的不定性,初二仿佛是傳承一般的回娘家,從先輩們一輩輩傳承了下來。

這一,楊雲若的大姐回來了,還帶著一雙兒女。二姐三姐都已經遠嫁外省,與楊雲若一家雖然有些交情,卻不甚親密。反倒是兩個伯伯家的女兒同楊雲若家很是親密,以來是因為近,二來楊雲若的大姐和幾個堂姐年紀都差不多大,一起上學,後來又一起進廠打工,從一起玩出來的感情,已經跟親姐妹一般。每年回娘家的時候,四人都會相約一起,有個熱鬨,相互之間還能照麵。如今各奔東西為生計,能相見的次數太少了,能相聚就更少。

姐姐來的不久,三個堂姐也來了。一瞬間,家裡就變得熱熱鬨鬨了。四個姐姐,四個姐夫,然後有八個孩,每家都是成雙成對。楊雲若看著八個高高矮矮的外甥,大的比他兩歲,的還在上幼兒園,怎麼看都覺得自己應該是跟他們一輩的才對,隻是現在自己竟然要給他紅包。特彆是最大的那一位,都已經上班好幾年了,看著手上原本一百的紅包總有點點拿不出手的感覺。隻好是默默的回道房間關上門,重新包多一點。

兩個姑姑來的時候,楊雲若才知道,原來今年奶奶‘上新墳’的日子,所有的親朋故舊都要在這來祭奠好悼念她。對於這個自己未曾謀麵的奶奶,楊雲若很有好感。在原先楊雲若的記憶中占據了他大半的童年,都是慈祥的笑容。

兩位伯伯已經在縣裡麵置辦了房產,常年在外,家裡的家什基本都已荒廢,隻好是來到楊雲若家,本來祖輩傳下來由長子家操辦的事宜也都落到了楊雲若的父親楊濱代理。在祠堂跪謝前來上新墳的親友,還有來祠堂給老太太上香的鄉鄰,每來一個人都要磕上一個頭。短短一上午的時間,楊濱的頭依然磕破了,紅腫的有些可怕。

各種姑姨叔舅哥姐,滿滿當當的竟然來了好幾十號人。平時沒怎麼注意,卻原來自己家有這麼多親戚。因為是新年,大家都穿的喜氣洋洋光鮮亮麗的,根本看不出什麼上墳的沉重氣息。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