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瀚和文三一走,夏收的高峰到了,今年的麥子減產的多,地勢低的水稻淹了不少。不過莊裡的水稻還不錯,把多餘的水及時疏通到水塘裡。割水稻之前,仍是要把稻穗最長最飽滿的單挑出來做種,彆的怎麼培育優質良種問題子晴可就不懂了。
子晴家的麥種和稻種都是這樣挑出來的,一代代下來,子晴家的麥子一畝可以產到三百多斤了,水稻能到五百來斤,連帶著曾家還有沈家也借光了,當然,子福也把這法子推廣了去。
剛把夏收忙完,眼看著到六月底了要進入七月,阿土和阿水也進家了,林康平揣著家裡的幾萬兩銀票,帶著他倆和莊裡挑來的四個後生,一塊去粵城了。
說到底,這船運,林康平還是不想放棄。畢竟一直和西洋人打了十多年的交道,要是一下子放棄了這些資源,他還真是有些不舍。銀錢是一回事,但是林康平心裡更想通過自己的能力,讓這個家能強大起來,興許,還能給兒子們闖出一條路子來。
子晴有幾分猜到了他的心思,自然不能去阻攔他創業的決心,這些經營方麵的知識,子晴沒有林康平懂得多,自然也給不出什麼好建議。隻能是用實際行動支持他,把家裡的銀票都收刮了給他帶上。
為此,林康平還特地笑道:“你可想好了,萬一我血本無歸,你可不許哭鼻子。”
誰知子晴聽了他的話,正色說道:“我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下,你的生命安全,都是最重要的。”
林康平聽了上前抱著子晴,隻說了五個字“我一直記著。”
這話,在林康平第一次出遠門去粵城給文三找尋玉石原料時,子晴就對他說過,也就是這句話,子晴走進了林康平的心裡。
子晴送走了林康平,閒來無事,抱著嫣然回娘家,正碰上沈氏要送三婆婆出門,子晴笑著問候了幾句,也陪著送到了園門口。出門時,看見晴園門口來了一輛陌生的馬車,子晴走到門口一看,從車上下來兩個丫鬟帶著兩個小孩,還有一個先生模樣的人,穿著普通的絲綢衣服。
子晴正狐疑這是誰家的孩子,對方見了子晴倒是欣喜地叫了起來:“姑姑。”
真是頭疼,該死的文三居然真的把他兒子送來了,還有一個不知誰家的孩子,六七歲的樣子,見子晴好像不認識他的樣子,很委屈地看著子晴,問道:“姑姑不記得小翊了嗎?小翊可是對姑姑很是想念的緊。”
子晴才知道上次也是他跟著文星彧一塊來過,叫什麼小翊。子晴氣的直想咬牙罵人,可看著兩個小正太仰頭期盼地看著自己,子晴還真不能對孩子發火,還得麵帶笑容地安頓好兩位小少爺。
子晴估計那個小翊身份會更尊貴,怕安排到外頭有了什麼閃失無法交代,畢竟孩子來都來了。子晴想了想,還是安排在自己孩子旁邊,本來,書睿已經帶著書瑋在隔壁房間分開來住了,這下,隻得重搬回去四人擠著。
至於那兩個丫鬟,說願意打地鋪陪著她們少爺,隻不過被子晴打發到廂房去了。子晴說是要鍛煉兩個孩子的獨立能力,看得出來,兩個小孩子對這個安排很滿意。
那個先生,還要給兩個孩子講課,子晴想了想,打發到竹苑去了,唯獨那裡,子晴沒有住過,也不打算去住。
相處下來,子晴見新來的兩個小孩琴棋書畫都有涉獵,每日和那個先生學兩個時辰,上午是一個時辰的講學,下午是一個時辰的琴棋書畫。連帶著子晴家的三個孩子也跟著借光了。書瑋太小,子晴沒讓他去。
閒暇時間,幾個孩子就痛痛快快地玩,園裡地方也不小,子晴也不約束他們,派了那兩個丫鬟跟著,特地交代除了孩子落水或從樹上掉下來,一般情況下,孩子們願意乾什麼就乾什麼,不用阻攔。
晴園裡可玩的花樣多,西瓜地裡挑西瓜,桔子樹上摘桔子,竹林裡挖筍,池塘裡釣魚釣青蛙,後山逮蚱蜢,菜地抓青蟲,對他們來說都是新奇的,其樂無窮。何況子晴還讓林安時常帶他們去莊子裡看看,太陽不大的時候,也讓他們下地認識各種農作物,掰玉米,摘豆子,挖洋薯,就地烤玉米烤洋薯吃,體驗農家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