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上千原凜人什麼也沒乾,全都在應付這些事了,而等快中午了他才找了個空,趕緊躲回到辦公室掛起了免戰牌,把這些亂事全推給了村上伊織平時就是她主外的,借此機會多擴展一下人脈有好處。
辦公室門一關,讓白木桂馬把門一守,終於徹底清靜了,千原凜人愜意的往椅背上一靠,開始享受單屬於他的那份愉悅感他平時坐著的時候是不靠在椅背上的,總是挺直著腰,現在是真感到放鬆了。
計劃順利,雖然略有點波折,但結果終歸是好的,又向目標前進了一步。
成功永遠這麼醉人!
他在那裡略做休息,自己像個傻子一樣笑了一會兒,隨手就摸起了報紙看了起來現在劇評人的意見已經無關緊要了,就是單純看個樂。
《半澤直樹》一舉破了曆史收視紀錄,這當然是今天家庭娛樂版的重要新聞,而因為之前在社會上引起廣泛反響的原因,有些報紙在社會版和頭版都有提及,甚至這些人搞出了一個新名詞“半澤直樹現象”,針對的是目前社會上剛出現的流行語,“倍返”、“十倍奉還”、“百倍奉還”,認為這折射出了白領工薪階層的某種潛在需求。
因版塊不同,討論的重點當然也不同。
新聞版塊還在罵首相呢,反正在曰本不管發現了什麼問題,把首相先拖出來罵一頓那肯定沒錯,要是問題一直解決不了,就一直罵首相,一直罵到首相換人了,然後再接著罵下一任。
除了罵首相以外,這些人還在問一個問題:沒有休假,熬夜加班,集體的利益絕對高於個人的利益,這種“螺絲釘”精神到底對不對?
千原凜人掃了一眼,對這種事漠不關心,直接翻了過去,又看了看對“十倍奉還”這個新流行語的討論,發現不少人在擔心這是“職場報複文化”的開端,以後管理層和前輩們就要開始擔心部下和後輩們之中會不會出現“半澤直樹”這種人了。
千原凜人看了幾眼,忍不住啞然失笑,覺得這些人真是想多了。一部電視劇就算引起了社會上一部分人的強烈共鳴,但也不至於誇張到這個地步,目前這些社畜們隻是借著這部劇吐一吐心中那股怨氣,將來為了生活,肯定還是要老老實實做人的,這一點不會有任何改變。
曰本的民族性還是很有趣的,戰國時代收農稅收到七成甚至九成,都沒引發全國性的大造反,也算是世界奇跡之一了,到了現代也不會有多大改變。
隨後他就直接翻到了家庭娛樂版,這裡就是針對電視劇本身的評論了,不少人在分析《半澤直樹》為什麼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大放馬後炮。
有人認為這部劇之所以取得大成功,主要是切中了“職場煩惱”這一點;
有人則認為這部劇之所以取得大成功,主要是一種對市場需求的嚴密分析,選中了冷僻的銀行職場題材,在一開始就吸引住了觀眾的好奇心;
還有人認為《半澤直樹》的成功是基於一種電視劇拍攝理念的更新,以前曰本拍劇,更推崇悲劇的價值,人物在大環境下受挫才更能體現現實的無奈,引發觀眾對世界、對社會、對人本身的思考,這樣才可以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而《半澤直樹》恰恰相反,劇情隻求基本符合邏輯,人物真不真實不在考慮範圍內,怎麼能讓上司更可惡一點,怎麼能讓主角更聰明一點才是重中之重,最好能讓敵我雙方站在一起,劍拔弩張,吵架鬥狠,惡言相向到一方按著另一方的腦袋逼迫對方下跪才能戳中觀眾們的g點,為劇中人物拚命鼓掌叫好,直接浸淫在這樣虛構的荒謬的故事中,暫時忘記自己原來是最苦逼的那一個。
千原凜人看完了,覺得最後一個人說得有道理,但明白這個道理歸明白這個道理,能不能做到才是根本問題。
後麵還有很多誇獎他的內容,認為他不愧是“鬼才編劇”,果然可以創造奇跡,還有不少劇評人表示早就看好他了,對他現在一鳴驚人很是欣慰。
千原凜人研究了一會兒,發現“早就看好他”的這些劇評家他一個沒印象……
而因為他的成功,東京放送teb又遭了池魚之殃,被一些人又挖出舊事好好嘲笑了一通東京放送teb這季開季時是放了話的,要在本季找回顏麵,大製作兩部,一部推理劇一部職業劇,雖然確實收視率不錯,反響也可以,但這看和誰比。
比如說《仁心仁醫》放在以前,可以說是一部質量相當不錯的劇,但和《半澤直樹》這種現象級作品比起來,從劇本、拍攝到演員演技,全方麵被完爆,反而成了花了大錢的小陪襯,看起來格外傻。
粟田勳拒絕出演“半澤直樹”的消息也不知道被誰傳了出來,雖然肯定不了,但這不妨礙有人說說怪話,而更多的人是開始拿他和菅野信進行對比,好一點的就說兩人旗鼓相當,都是好演員,真是演藝圈的幸運,惡心一點的就說幸好粟田勳沒演“半澤直樹”,菅野信在各方麵都勝他一籌,讓《半澤直樹》這部劇更加完美了。
千原凜人看了一會兒報紙上的評論,感覺心情更好了,畢竟人都有虛榮心的,聽好話當然開心了,然後就把報紙隨手一丟,儘顯生活上的不良惡習,靠在椅背上滿意的看著辦公室裡的新家俱榮譽櫥櫃。
下麵是櫃,上麵是三層櫥,玻璃拉門,村上伊織花大價錢剛剛定製出來的,漆皮閃閃發光,但裡麵目前還空無一物,隻等著放獎章和獎杯進去了。
以後,要填滿它,從繁星賞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