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奧姬》劇組見聞(1 / 2)

絕對一番 海底漫步者 7711 字 10個月前

() 劇組的駐紮地在一座山腳下的村莊中,標準的窮鄉僻壤,沒有漂亮的風景,土質也不太行,田地看起來拋荒嚴重,一路行來活人的痕跡都沒見到多少,看起來倒有三分像是“**”。

真的像“**”,村子外麵稻草人特彆多,沿路能看到三五成群坐在路邊的,站在拋荒田地中的,甚至遠遠還能看到在村口張望的,莫名讓人感覺有些陰森恐怖。

等到了村口,吉普車停了,千原凜人跳下了車,轉身招手,而龜田貫太也把車停了下來,帶著老婆跟上,隻聽千原凜人笑道:“村子裡的路不太好,車不好往裡進,咱們走進去吧。”

龜田夫婦自然沒意見,但龜田有花感覺四周靜的有點過分,又看了看不遠處的幾個稻草人似乎透著絲絲陰氣,像是在觀察自己,忍不住小聲道:“老公,這些稻草人是怎麼回事?有點嚇人……”

她其實是在問千原凜人,隻是不好意思直接問他便迂回繞路。

千原凜人很快反應過來,微笑道:“這些稻草人……該怎麼說呢?算是這裡的居民吧!”

“居民?”

“對,村子裡的人越來越少,有位老先生便做了這些稻草人,每離開或是去世一個人,他便做一個稻草人,好像大概做了四百多個吧……村子裡更多,有些都放在房子裡的。”

“越來越少?為什麼?”

“老齡社會。”千原凜人剛來時也嚇了一大跳,大堆大堆的稻草人無處不在,默默注視著一切,感覺這裡拍恐怖片更合適。

他一邊往村子裡走,一邊隨口給他們解釋起來。

曰本在七十年代就進入“老齡化社會”了,也就是65歲以上人口超過總人口數的7%以上,而就在千原凜人被雷劈來的九四年,“老齡化社會”進一步升級,65歲以上人口超過了總人口數的14%,正式進入了“老齡社會”——差了一個字,但卻是一個國家衰弱的先兆,勞動力嚴重不足以及消費中堅群體數量下降,可能也是曰本泡沫經濟崩潰的原因之一。

而曰本又是一個工業國,工業產值頂峰時占過gdp的80%以上,目前也保持在50%左右,隻是老人太多就代表著青壯年數目不足,工業生產又需要足夠密集的勞動力,自然加倍從農村地區吸納年輕人,所以就造就了大批的“**”。

年輕人都走了,去了東京、名古屋及大阪三個工業圈,結果村子裡隻剩下了老人,死一個少一個,舉目望去,一片淒涼,隻好紮稻草人充數,勉強聊以**,最後慢慢變成眼前這鬼樣子了。

千原凜人解釋完了,龜田有花這個生長在東京的小少婦終於明白了,看著雜草叢生,透著濃濃衰敗氣息的山村,猶豫著問道:“那位紮稻草人的老先生……還在嗎?”

聽起來好慘的感覺啊……

“去世了,就葬在山腰處的墓園中,他是這村子裡最後一位能動的居民。”千原凜人給他們遙指了一下,道:“大概在五六年前去世的吧,這村子現在已經廢棄,奧陸地區同意我們可以隨意使用這裡,哪怕一把火燒掉也沒關係。”

龜田有花連連點頭:“原來如此,我明白了。”接著她左右看了看,又歎道,“村子看起來還不錯,廢棄了有些可惜,但能把影像留在影片中也不錯。”

千原凜人一笑沒再說什麼。這裡不錯個鬼,水、電、交通、購物、教育都不方便,或許在這裡男耕女織體驗一兩個月能說聲不錯,但要住個十年八年的,99%的人都要跑路,也就這種大城市的女性能說這種話了。

龜田有花也沒再多問,她倒是挺感性的,開始拿著相機邊走邊拍照,主要是照那些稻草人,這些稻草人雖然經曆了風吹雨打,身上有衣服甚至身體都比較殘破,但能看出來,當初還是做的很精心的。

當時紮這些稻草人的人,看著村子一天天走向衰亡,不知道是什麼心情……

他們一路穿過村子,接近了靠山的那一側,漸漸也開始聽聞人聲,慢慢開始看到劇組的工作人員在改造房屋,搬運或是整理器材。

龜田有花隻是好奇觀望,而龜田貫太因工作原因多少懂一點拍攝,倒是看的仔細——橡膠做的樹木很逼真,大概是用來補充背景,方便構圖的;為移動攝像機而準備的大量簡易軌道整齊碼在一起,好像要拍攝比較大的範圍;還有不少工作人員在圍著幾幢木樓在忙活,似乎準備拆掉屋頂,換上茅草。

在不遠處,也有人在做道具木牆,搭建瞭望塔,甚至還有人在溜馬或是試騎。

這是要拍戰場場麵啊,準備的好周全……

龜田貫太越看越入神,他還真沒進過多少次拍攝現場,沒怎麼看過準備工作,畢竟劇評人和美食家類似,會吃就行了,最多了解一下廚藝,不用管廚師怎麼殺雞拔毛放血。

但他看著看著,發現了一個不認識的東西,有點像大炮,想了想《奧姬》這片子好像不該有火炮,不由問道:“千原老師,這個是……”

千原凜人看了一眼,笑道:“空氣大炮,我發明的。”

“空氣大炮?”

“對,拍攝時用的輔助道具。”千原凜人笑道:“龜田桑有沒有覺得以前戰爭場麵拍的都很假?”

龜田夫婦一齊點頭,表示是這情況,但不清楚這和大炮有什麼關係。

這是早期影視的頑疾了,那時拍攝人員經驗不足,像是爆炸場麵就放道具“煙花”,火光衝天,濃煙滾滾,就是沒有彈片碎石以及飛濺的泥土,本身看起來就假,而為了保證演員的安全——人家拍個戲你總不能真把人炸死炸傷了,所以演員通常離爆炸點比較遠,攝像機則會更遠,等拍完了觀眾一看,隻能感覺假上加假,假到不能再假了,完全是哄小孩兒的。

好在那時觀眾要求普遍不高,能“放煙花”就挺高興了,甚至再往前點,比如拍攝浪人劍客忍者輕功過人,“嗖”的一聲飛上牆頭之類的鏡頭,通常都是拍攝演員跳下牆頭,然後倒著放,連吊威亞都省了,觀眾根本不在乎——很早期的事兒了,現在這麼辦,不等觀眾打死導演,導演就已經給製作人活活掐死了。

等到了九十年代中期,拍攝水平是強點了,但也沒強多少,古代戰爭場麵拍的像是農夫彙操,趕雞一樣竄來竄去,毫無緊張氣息,而現代戰爭場麵更是弄得像煙火表演,假的讓人受不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