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破城(1 / 2)

城姬三國 紳士東 5836 字 5個月前

鄂城,地理上也就是後世的“武昌”,此時與夏口、也就是後世的“漢口”一樣,還沿用著它的本名。

鄂城的城牆,遠不如後世,夏口也還隻是小港口,武漢三鎮是經曆了東吳定都、東晉遷入汝南人口、南朝宋大建夏口、唐朝中期設節度使、南宋嶽飛鎮守……一係列加強之後,才成為三鎮重地。

現在鄂城連東吳定都的一波加強都還沒有進行,雖然是江夏治所,但也隻是比普通縣城要強,但在州城裡來看……中等偏下。

江夏對東的最重要屏障,還是之前的沔口……

沔口一失,則鄂城無險可守,除了城樓處之外,城牆寬不過五六步,而且工口城的利器,可以直接走水路運到沔口,不出十裡陸路,便能到鄂城牆根下麵!

“爹!這種時候,我怎麼能回南郡呢?我……”黃射聽到黃祖的安排之後,激動的反駁道。

“住口!悔不該放過那禰衡,瞧瞧你現在……還學會了頂嘴?”黃祖怒道。

“來人,下了他的兵符!押送到西陵!”黃祖直接下令道。

黃祖強行送走了黃射沒一天功夫,便收到了孫策率軍前來的消息。

孫策、周瑜也不準備走城門,直接運送六十架白公炮,來到了鄂城西南。

鄂城的地理位置極佳,襟帶江、沔,依阻湖山,左控廬淝,右連樊漢,不僅東臨幕阜山餘脈,而且臨近沔水……也就是漢水下遊,容易挖掘護城河。

然而現在的鄂城,還不是那個“江東鎮戍之中”,很容易就繞開山路與斷斷續續的半天然護城河,來到了城下……

麵對僅僅五丈高、五六步寬的城牆,周瑜選了個方位,也不走城門,選了個容易采石為彈、又避開了城樓的位置,直接紮下營寨,營盤前拉開白公炮的架勢,一副要破牆強攻的樣子。

黃祖也沒有想到,孫策和周瑜連城門的都不想走,城門之上就是城樓,城樓地段的城牆能寬一些,更容易防守。

不過一般攻城時,都是圍繞著“登牆”和“破門”進行,一般都是雙管齊下,有一麵能成,則攻擊一方都能看到希望。

尤其是“破門”,畢竟登牆即使成功,也隻是令攻守的傷亡比例拉近一些,十次登牆成功,也未必能最終站穩一次。

而破門的話,隻要沒來得及堵住,就是一條長期存在的通道!

但是孫策和周瑜一來,對城門看也不看,也沒有就地建造井闌、雲梯的意思,反而開山取石……

這也是白圖所推崇的攻城方式——避免登樓,以免對敵我造成太大的損傷,我們要直接拆牆!

白公炮作為冷兵器配重投石車,比曆史上宋元交戰時的初級火炮要更強得多,宋元時候,雙方也都有火炮投入使用,隻是效果不佳,最終還是作為冷兵器的“回回炮”起到了一錘定音的效果。

然而因此而忽視火器的發展,顯然並不明智,“未來”已經證明,回回炮雖然各方各麵,都勝過篳路藍縷的初級火炮,但是……回回炮基本已經是冷兵器投石車的極限,而火炮的發展才剛剛開始。

自英法戰爭中,法國以身試炮之後,火炮在工業文明的推動下,日益發展。

明王朝與後金的交戰中,大型戰役必有火炮到場,無論是“進口”的佛朗機炮,還是自產的威武大將軍炮,在明金交戰後期從未缺席,後金扭轉頹勢,也是從俘虜劉漢等一批匠人、扶持火炮鑄造,以及孔有德投降後,火炮擁有量已經逐漸反超明王朝開始……

可惜承平之後的清王朝,雖然也依仗紅衣大炮平亂、抗擊沙俄,但是……相比於西方,逐漸在火器上適應了“弱雞互啄”,發展懈怠、甚至主動壓製,最終以屈辱的方式開啟了華夏民族的近代史。

而現在因為白圖極力推崇“破牆”的攻城模式,無論是帶兵的將軍們在戰術上,還是工口城在技術方麵,都在極力向白圖所推崇的方向發展……

高爐煉鐵已經有模有樣,反射爐煉銅還在試驗中,灌鋼法上個月在小範圍內應用!

雖然折射到戰爭應用上,還需要積累,而且初期火炮還不如回回炮,在已經有“白公炮”的情況下,火炮要具有實戰意義,需要更久的時間,但是……白圖已經能夠展望慈悲破牆炮的出現。

至於眼下的鄂城……

哪怕城姬世界的城牆,因為戰甲的存在,而高大、堅固許多,還有民心防禦加成,不過似是如今的鄂城這種規模,使用白公炮完全能慢慢“敲開”!

紮下營盤的當天傍晚,采集夠了石彈的孫策,就先對著前方的城牆,集中轟射了一陣兒。

一塊塊巨大的石彈,轟砸在城牆上,雖有淡金色的民心屏障,卸去了不少力道,但卻依舊令上麵的守軍,感覺到了腳下的些許“震動”。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錯覺,僅僅是第一輪,持續了一刻鐘的狂轟亂砸,似乎……在結束時,城牆的震顫就比最初要明顯了一些!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