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而柳毅見狀,客客氣氣的問道:“伯方有何高見?”
“渤海如今是楚國的渤海,但若是楚國在渤海失勢,這裡可不會是魏國的渤海!難道齊侯會眼看著魏國與楚國,爭雄渤海而無動於衷?又或者說……若是魏國連齊侯都沒有協調清楚,會敢貿然與楚國交戰嗎?”涼茂平靜的反問道。
公孫康聞言,顧不上憤慨,反而故作尊重的問道:“涼先生是覺得,魏國與齊侯之間早有交易?”
“常理揣測罷了。”涼茂一副“你們連常理都推測不出”的表情,令公孫康眼中再次閃過冷色,仿佛霸道總裁。
“若是如此……魏國為何在信中,全然沒有提起呢?”卑衍見公孫康似乎不滿,立刻瞪向涼茂發難。
“卑將軍問得好,這正是其中的關竅所在!”涼茂對這憨憨,倒是並不譏諷。
“伯方的意思是,魏國特地沒有提到齊侯的事情,以免我們和齊侯接觸?恩……如果真是如此,恐怕魏國在齊侯麵前,也是默認將我們作為他魏國的盟友,而並不是三家之盟……”柳毅被提醒之後,恍然的點了點頭。
的確心中未曾提到、甚至沒有暗示,齊侯……或者說是輔漢諸侯,會策應他們的行動。
也的確正如涼茂所料,魏王與齊侯這對老對頭,已經在渤海問題上達成了一致。
隨著海上貿易的興起,大海也越發受到諸侯們的重視,那些拚了老命也不挨著海的諸侯也就罷了,曹操和劉備現在又怎麼能坐視本身就強大的楚國,靠著雄霸渤海、東海,而變得更強?
尤其是以地緣來說,東海也就罷了……渤海怎麼看都是冀州和青州的影響輻散區吧?
隻是因為當初一時失策,將原本並不重要的臨海郡縣,“讓”給了楚國而已。
不過現在齊侯和魏王,也有自己的港口、自家的水軍。
楚國海軍能一直保持絕對優勢也就罷了,然而最近兩年的表現,令大家看到楚國在渤海,也並非無法擊敗……
雙方雖有差距,但似乎並不是很大!
東海的話,楚國有州胡、有亶州,還有楚國本土的那些港口,輕易的確無法動搖,但是自家麵前的渤海……
魏國和齊侯勢力,都覺得隻要聯手,還是“有希望”能夠將楚國趕出渤海的,如果再聯合燕侯,那就是“很有希望”。
不過在聯合燕侯上,魏國和輔漢勢力的利益,顯然存在分歧,魏國更像是體現,是自己帶著燕國這個“小弟”,在與齊侯合作,而不是魏、燕、齊的三家合作……
“也就是說,驅逐惡楚之後,將是齊魏的海軍在渤海相爭?不對,楚國在州胡、亶州都有軍港,即使真的在渤海大敗,也勢必時刻都試圖卷土重來,魏國和齊國應該不會不智的在渤海相鬥,而是和平共處、提防東海有變,才更有可能,而這也將是我們大燕的機會!”柳毅這時也已經反應了過來。
如果隻是魏國和燕國,渤海戰後換了個主人,依舊輪不到燕國說話,甚至魏國統治渤海,未必比楚國對燕國更有利。
但如果是魏齊共處、尤其還是要麵對楚國這個強敵的話,那燕國完全可以在夾縫中,爭取到一席之地!
公孫康聽了之後,雖然對涼茂的目的,持懷疑態度,但畢竟這也是他自己的判斷,而且連柳毅也接受了這邏輯,所以最終還是順勢婉轉的答應了魏國的來信,並且開始嘗試自行與齊侯聯係。
三家就這樣,或是明謀、或是暗策的,在渤海問題上達成了一致——先“勾結”起來,先將楚國的影響力清出渤海……
之所以沒有馬上有動作,是因為這裡可是“渤海”,現在眼看都已經十月份,和長江以南勉強還能水戰的氣候不同,渤海在十月份就已經是天寒海凍。
另一方麵,三方縱使聯手,對上楚國海軍,也沒有完全把握,還需要積累。
海軍比普通士兵更難“積累”,畢竟人力可以硬征,船隻能慢慢造,尤其是現在隻有魏國的戰船,能夠與楚國一戰,而魏國可沒有將技術公開給“盟友”的打算。
當然,也還有一個重要因素……
三方,以及楚國,都在等待的一個消息……
楚國的另一半海軍,究竟還能不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