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1 / 2)

劉氏諸王皆知邊軍勇猛, 凶狠猶如虎狼。

如若不然, 也無法守衛邊陲,擋住匈奴南下的鐵蹄,更不會一度深入草原,滅殺胡騎,屠滅胡部。

可再強也該有個限度。

如眼前這般,步卒扛旗懟全軍,懟贏不說,還要追襲。最要命的是, 兩條腿追四條腿,竟然完成全殲!

眼睜睜看著最後幾名王國騎兵被短矛擊落,有一個還是被木盾拍飛, 不提被滅全軍的淮南王,在場的諸侯王有一個算一個, 表情都是萬分精彩。

騎兵未動, 步卒以少勝多, 演武初始就來一場全殲,強到如此地步, 是當真不打算講道理,一心一意浪上天,和太陽肩並肩?

事實上,邊軍初戰對上淮南國軍, 完全不是巧合。

劉徹早對淮南王不滿,在演武開始之前, 即命公孫賀做出安排。

哪怕是為天子的麵子,邊軍和少騎也不會開始就對上,首先迎戰的對手,必然都是王國軍隊。

既然如此,戰哪國不是戰。

以邊軍的強悍,必能重挫淮南王帶來的精銳,給對方以震懾,同時為天子出口氣。

讓劉徹和公孫賀沒想到的是,他們還是低估了邊軍的戰鬥力。

在諸國之中,實力位於上遊的淮南國軍,遇上邊軍,竟然不是一合之敵。基本是照麵就被揍趴,揍趴不算更被全滅。

算一算時間,從戰鼓響起,到最後一個淮南精銳倒下,有沒有半個時辰?

劉徹謹記景帝的教導,登基之初,權力尚未歸於中央,無論心中想什麼,都不能表現在臉上。再加上占了便宜,自然不會得理不饒人。

其餘諸侯王就沒這份顧忌。

之前看不慣劉安假好文辭,表麵一套背地一套的劉氏諸王,齊刷刷轉頭看過來,表情正經詮釋出“嗬嗬”二字。

這就是淮南國精銳?

貌似有點弱啊。

聞淮南王好文辭鼓樂,不理軍政,一切儘托於國相,倒也不稀奇。

淮南國相無能啊。

幾人的聲音不高,卻字字句句清晰傳入劉安耳中。

劉安心中惱火,卻不能當場發作。

淮南國軍敗得太快,他的麵子幾乎是被甩在地上踩。可出言諷刺的同為諸侯王,地位權勢不亞於他,真要當場撕破臉皮,自己未必能占到多少便宜。

唯有將這口惡氣咽下,日後再做計較。

惱怒之餘,劉安也不免懷疑,難道自己手中的軍隊真弱到如此地步?不過隨著演武繼續,劉安的疑惑很快打消。

淮南國軍的確擋不住邊軍,其他王國軍隊不也一樣?

之前嘲笑他的幾個,手中精銳撞上邊軍,一樣被砍瓜切菜,手起刀落,利落收拾。

目睹一支接一支王國軍隊被掀翻,劉安的心情發生轉變,竟詭異地生出一種快感。

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獨倒黴不如眾倒黴。

一樣被掀翻,一樣都是垃圾,來啊,彼此嘲笑,互相傷害啊!

不提劉安詭異的心理,眼見手下精銳陸續落敗,邊軍仍是步卒扛鼎,騎兵彆說衝鋒,連箭壺都是滿的,劉氏諸王表情複雜,心中滋味難言。尤其是經曆過七國之亂的諸王,這一刻感觸更深。

年輕的天子遠比想象中睿智,於帝王心術之上,同樣半點不弱,儘得先帝真傳。通過這場演武,無非是要彰顯武威,震懾諸王。

而淮南王自作聰明,主動做了出頭椽子,成為儆猴的那隻雞。

今日之前,或許還有人對朝廷不滿,暗中懷揣想法。

今日過後,凡是心懷鬼蜮者,必然要仔細掂量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夠的力量同天子抗衡。凶神惡煞一般的邊軍,勢必會成為他們的噩夢。

劉氏諸王各懷心思,心情實難平靜。

場內的戰鬥仍在繼續。

滅掉淮南國軍之後,趙嘉率領步卒,一鼓作氣,陸續又掀翻三支王國精銳。

邊軍勢如破竹,不斷向前,掀翻一個又一個,半點沒有停下來歇息片刻,也讓對手喘口氣的意思。

總之,在鼓聲未停之前,就要繼續進攻,鏟飛對手,一個個掀翻在地,拍扁算完。

這樣凶猛的勢頭,迫使演武規則發生變化。王國軍隊不想迅速出局,被迫聯合到一起,共同組成防線,抵禦對方的進攻。

好虎難架群狼。

一倍的兵力擋不住,兩倍三倍也不是對手,換成五倍六倍,乃至七倍八倍呢?

指揮王國軍隊的將領摒棄不和,很快將兵力集結到一處。

盾兵直接排成三列,弓箭手超過五千人,長戟、長矛、長-槍密集排布,刀牌手伺機而動,更有騎兵和戰車拱衛兩側,衝鋒在前。

一切隻為攔住邊軍,讓這頭打瘋的猛虎慢下速度。也為向天子證明,王國精銳絕非弱到全無還手之力,隻能任憑宰割。

鑒於王國軍隊自行聯合,場外的戰鼓和旗幟儘數失去作用。雙方對戰全靠號角、圓鼓以及跑動的飛騎傳達命令,實行調度。

漢軍沒有弱者。

王國精銳陸續落敗,並未讓餘者膽喪,反而激起驚人戰意,勢要和邊軍一較高下。

其中,以江都王劉非的軍隊實力最強。

早在景帝年間,江都王就率王國軍隊平叛,擊敗吳國軍隊,立下赫赫戰鬥。

因劉非本人好武,有勇力,王國精銳都是身高達到七尺五以上的猛士,全身披掛重甲,持長兵,擅騎射,擅馭戰車。

戰車存在不少缺點,尤其是在衝鋒時無法調頭,很容易造成損失,經過戰場考驗,已經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劉非卻逆時代而行,手下聚集不少能人,對戰車加以改裝,車輪兩側固定尖刺利刃,車軸以鐵加固,在衝陣時,一字排開,利用得好,能發揮不小的作用。

站車之後緊隨騎兵。

劉非手中有鐵礦,騎兵俱著重甲,戰馬的額頭和兩側也包覆護甲。列陣時,車攻馬同,馬壯人強,甫一亮相,就予人震撼之感,

趙嘉騎在馬上,望向對麵的戰陣,不禁肅然。

就甲胄和兵器而言,劉非的軍隊更接近重甲騎兵。觀陣列氣勢,已經接近雲中騎和上郡騎兵,將少騎甩在身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