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殿試(中)(1 / 2)

明王首輔 陳證道 4163 字 8個月前

殿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不僅由皇帝親自擔任主考官,而且文武百官都要到場,向前來參加殿試的新科貢士行“注目禮”,排場非常之隆重。這是一種傳統,是皇家對天下讀書人尊重的體現,也是朝廷對天下讀書人的一種籠絡,武人可沒有這種待遇。

“此人就是徐五元?果然一表人才,氣度不凡!”

“嘖嘖,連中五元已經是前無古人,此子今日殿試若再登金榜之首,那就真正曠古絕今了。”

“據說此子還年未沒十八,可惜已經成親了,要不然倒是榜下捉婿的上佳對象,本官正有一女雲英未嫁!”

“嘿,都彆瞎想了,楊閣老對此子不喜,狀元及第根本不可能。”

“咳咳,李兄慎言!”

徐晉無疑是今科舉子中名氣最響亮的一個,但絕大多數朝官還是第一次見到徐晉,此時都與身邊相熟的同僚低聲議論。

三百多名貢士目不斜視,在禮部官員的安排下分列好隊,然後有讚禮官上前,大聲宣新科貢士上前拜見皇上。

參拜皇上並不用進奉天殿,一眾考生就在殿外的丹陛上站定,按照讚禮官的指示跪倒,連拜三拜之後起身。

徐晉雖然站在最前列,但由於是在殿外,距離有點遠,再加上光線問題,隻能隱約看到殿中龍椅上端坐著一個人形生物,應該就是朱厚熜那小子了。

參拜完皇帝後,殿試正式開始了,殿外的丹墀上擺了三百多張書案,一眾貢士按照會試排名落座,然後禮部官員開始下發考卷。

殿試很簡單,就是一道策論題,考究治事理政的能力,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考試,而且還是筆試麵試一起考。當然,這裡的麵試不是指當麵詢問考究,而是看“臉”,長得英俊的加分,長得醜陋的減分,如果身有殘疾,那就對不起了,文章寫得再好也隻能當陪襯的綠葉,在仕途上也難有發展,隻能將就著混一輩子。

當然也有例外,譬如弘治十二年的殿試,原定浙江人豐熙為第一名的,但因為豐熙一隻腳微跛,於是弘治帝改點了相貌不俗的廣東南海人倫文敘為狀元。但是豐熙的策問又答得非常出色,弘治帝十分欣賞,最後把豐熙點為第二名,不過卻賜了同狀元及第,於是豐熙便成了副狀元,千古一例!

不過,豐熙雖然當了副狀元,但在仕途上混得卻是普普通通,最高隻做到翰林學士(正五品),跛腿是拖累他的硬傷,身有殘疾想混到高層很難。

言歸正轉,徐晉拿到策問的考卷一看,嘴角不由抽了抽,不出自己所料,這道策問題果然與軍事方麵有關。

“朕嘗聞黃河百害,唯富一套,賀蘭山以東,陰山之南,沃野千裡,水草豐美……然武宗時期,為韃旦鄂爾多斯部所占,朕欲複之以振大明之威,敢問諸生,計將安出?”

朱厚熜出的這道策問題目長達五百字,概括起來就是:朕想收複被韃旦人占領的河套平原,該怎麼做?

所謂河套平原指的就是黃河“幾”字彎和周邊流域,位於如今的內蒙和寧夏境內,乃黃河沿岸的衝積平原,麵積達到二萬五千平方公理,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又有黃河灌溉之利,素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美譽,乃重要的糧食產地。

然而,在土木堡之變後,明朝逐漸喪失了對河套地區的控製,河套平原被蒙古人不斷蠶食,最後完全占據。成化年間,明朝發動了紅鹽池之戰,一舉把盤踞在河套平原的蒙古人趕了出去,此後二十多年,此地區都在明朝的版圖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