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解州那邊的富戶、商人,包括士子,也多有來送行的。
畢竟,直秘閣劉瑜,集賢校理章惇,又都是年紀很輕,前途無量。
總的來說,還是很值得大家結識,或者說巴結的。
於是去到傍晚,還沒趕到渡口。
隻好在一處叫陌南的鎮子宿營下來,明日再向西而行。
但人數太多了,這鎮子裡的客棧安置不下來,相反這一行百多人的隊伍,特彆是其中六七十人都是一米八以上的壯漢,讓這個小鎮的人們感覺到了強烈的不安和恐懼。甚至他們去找了一位退休的書吏,來跟劉瑜這一行人交涉。
若不是後麵陸續又有解州大戶,攜著禮物來拜訪,說不定這小鎮的鄉老,能敲起銅鑼召集青壯,以防劉瑜他們這一夥人,是不是要來洗劫小鎮的。
第二日啟程,劉瑜頗有些厭煩,天一亮就讓李宏叫起所有人,開始啟程趕到黃河渡口。
他就是為了時間,才決定不在京師過年,但這一路上,卻有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拖延不前。因為李宏他們過來,倒是有著大量的騾馬,所以啟程之後,速度倒是不慢,還沒到中午,就趕到了芮城縣。
原本劉瑜是不打算進城的,因為浪費時間。
李宏帶著六十多個親事官倒是無話,出京就被再三叮囑的,又聽說直閣相公待武人親切,賞賜也闊綽,所以還是很聽使喚;章惇的長隨親從,因為章惇的約束,倒也沒鬨出什麼妖蛾子。
但總歸最後還是在芮城縣外,停留了一個多時辰。
因為仙兒鬨騰起來。
“陽城鹵肉!少爺,奴奴要吃陽城鹵肉!”仙兒似乎把這次西行,當成神州美食品嘗之旅。
若問她,三門峽是芮城東邊還是西邊?芮城是從哪朝哪代設的縣?
保證是一概不知的。
但聽著到了芮城,她卻就記得陽城鹵肉和芝麻糖。
吳十五都看不下去:“這鹵肉有什麼稀罕的?到處都有,在京師也不見你鬨著要吃?”
向來很寵仙兒的吳十五,都說重話了:“到了秦鳳,十五叔給你弄兩大盆鹵肉,讓你吃到吐行不?丫頭啊,你不能誤了少爺的事!”
劉瑜也過來對,揉了揉她的腦袋,對她說道:“彆鬨,這裡要一耽擱,天黑前到不了潼關渡口。”
現是嚴冬,黃河也好、渭水也好,全是結了冰的,不可能行舟。
所以隻能趕路,他們要去黃河渡口,就是潼關那邊的渡口。
過了黃河,由潼關再過華陰縣,然後向渭水之南進發,這樣省事,至少有官道,有人煙。
不然隻認方向,一路向西,那得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哪折騰得起?沒人煙的地方,搞不好一個山坡滑體,百多人就埋在那裡了。或是野外獵戶放的獸夾、陷阱,野外的雪可沒人掃,也沒人走,齊膝深的雪不出奇,一會踩中獸夾、掉進陷阱,那得了,還走啥?走個十裡路少個七八人麼?
所以得有官道才好走,劉瑜便勸著仙兒:“相傳潼關醬菜很有名,到了潼關,少爺帶你去吃醬菜好不?”
“才不要呢!醬菜有甚麼好吃?奴奴要吃肉!”然後她便不說話了,眼裡卻有些水意,把嘴也嘟起來,少見的一臉愁苦。
劉瑜看著不忍,來逗她:“仙兒,你看這裡百來人,你這麼一折騰,人家以後都學你,那少爺還怎麼支派大夥?你今天鬨著要吃肉,那我帶你進城;明兒有人鬨著要吃雞,怎麼辦?總不能不管吧?那少爺還怎麼辦差事?你再鬨,人家都看不起少爺了。”
她聽著自家少爺會被人看不起,卻就仰起頭,抽著鼻子,拭著眼角“少爺不用擔心,奴奴不鬨了。嗯,奴奴最討厭吃鹵肉了!陽城鹵肉最不好吃!那芝麻糖最難吃了!”
話雖如此,邊說卻是邊咽口水。
這時邊上卻有個聲音道:“子瑾,我帶人去前頭探探路。”
劉瑜回頭,卻見章惇牽了馬過來,向他這麼說道。
因為前麵要是路上積雪太深,那還得繞道或是想其他辦法。
於是便教李宏抽調了十名親事官,隨著章惇而去,結果章惇把吳十五和張二狗也要過去。
他說是:“鼠道蟻路,若是不順,還得這老忠仆幫手想主意。”
劉瑜便教吳十五兩人隨他去,卻不料,章惇這一去探路,卻就生出事來。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