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於劉瑜來說,他心裡卻是有數的。
至少這承天寺裡,也不見得就全是李清策的人,而這承天寺裡的和尚,跟那兩個帶著鐵鷂子出行的和尚,也完全不是一個類型的。
所以在見西夏皇帝之前,劉瑜便已對這位小皇帝的感觀,去到了最低點。
“禦圍內六班直不能聽命,三千重騎,總在你手中吧?”走在這暗道裡,劉瑜扯住李清策,低聲這麼問道。
但後者除了一聲長歎,和略有些尷尬的清咳聲之外,並沒有其他的回答。
暗道並不太長,以劉瑜的揣摩,也許李清策和他的小皇帝,也沒有能力去挖太長的暗道。
而走出暗道之後,李清策便對劉瑜說道:“這在宮中,還請子瑾換一下衣服。”
劉瑜看了一下身處的位置,大約是宮裡奴仆所處的居所,類如浣衣局之類的地方。換件衣服劉瑜倒並不介意,隻是這暗道卻就讓劉瑜大大失望,本來以為它至少是在皇帝所在的宮殿之類,一旦有事,皇帝至少可以通過暗道逃生,而暗道的出口,也應該有忠心於皇帝的兵馬來作護衛。
結果什麼也沒有,一切都是劉瑜想多了。
“弄這暗道,有什麼用?”劉瑜與姚武之都換了件宮中侍衛的常服,劉不悔則就換了宮女的服飾,然後隨著李清策一路向內行去。麵對劉瑜的詰問,李策清很有些麵紅耳赤,無從作答。
但走在宮裡路道上,劉瑜也不用他來作答了,很明顯,這道暗道的作用,就是皇帝如果在宮中被攻擊,還得逃到這宮裡粗重雜役所在的地方,然後才能從這暗道,逃到承天寺去。
劉瑜一邊走,一邊不住搖頭,他覺得李清策也好,小皇帝也好,以他們這水平,其實老實聽從梁太後的話,好好活著彆折騰,才是道理。讓西夏亂起來,當然是對大宋有好處,但以李清策這水準,以小皇帝這樣的水平,他們又憑什麼,能讓西夏亂?亂不起來啊!
所以劉瑜是打定了主意,見上一見,賣李清策的麵子,然後就走。
而且,他是一定不會攪和到西夏小皇帝和太後之間的宮鬥。
一定不會,因為在這中間,無論是劉瑜還是大宋,都是無利可圖的,那他劉某人吃撐了來管這事?正如他對李清策所說的一樣,他們的私誼,到了這個層麵,就不夠了用,這不是私誼能解決的事。
但有些事,往往是會超出人們的預計的。
比如說西夏的小皇帝,當劉瑜第一眼看到他,耐著性子對這個十二三歲的小孩抬起手:“外臣見過……”
還沒行禮,小皇帝直接就奔了過來,一把就抱住劉瑜,驚喜地說道:“劉白袍!你就是劉白袍!李愛卿,這就是平日裡,你們說的劉白袍吧?”
當看著李清策點頭,小皇帝鬆開手,眼裡儘是崇拜的神色,衝著劉瑜一揖到地:“見過先生!”
( <':'></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