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答?因為劉瑜著實是信不過李清,他很擔心李清策一會不知道說出什麼兜不圓的話,弄巧成拙。所以還不如他自己開口,把這事接過來。李清策望了劉瑜一眼,眼中儘是責備之意,他是在怪劉瑜,為什麼不冒充黨項貴族的子弟?
梁太後都在問劉瑜,是哪家的子弟了啊,完全可以順著太後的話,就冒充一下貴族子弟,糊弄過去就得了。可劉瑜不這麼看,能夠扛住西夏貴族,大小黨項部落的壓力,把西夏朝廷捏在手裡的梁太後,絕對不是能輕鬆糊弄得過去的人物。
冒充貴族子弟容易,劉瑜對於西夏局勢的了解,隨便報一家貴族的名頭,也真不難。
但糊弄彆人可以,要糊弄梁太後,就有點扯了,她要是來了興致,隨便一查,立刻劉瑜的謊言就會被揭穿。
所以劉瑜認為,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彆去撒這謊。
“噢?宋人?”梁太後聽著,饒有興趣地問了劉瑜一句。
劉瑜站直了,拱手道:“外臣確是宋人。”
“你的河西語,講得很不錯。”梁太後眼神裡,倒是有了幾分笑意。
至於她的臉上,劉瑜是真看不出表情,那妝容著實太厚了。
不知道是此時西夏風行,還是這位梁太後在仿唐代妝容,劉瑜感覺那臉上的粉,刮下來怕能刷牆。也正因此,梁太後化了這妝容,當然也不敢有太大的表情,否則臉上一笑,那粉不是得開裂下掉麼?
而接下來梁太後倒就沒有再與劉瑜說話,倒是冷嘲熱諷,把李清策訓斥了一頓。
如果不是幾位嵬名貴族,也就是西夏的皇族,來拜見小皇帝,隻怕李清策還得被訓斥下去。
西夏皇族在場,梁太後便也就沒有再訓斥李清策,對於皇帝的眼神,也略為柔和了一些。
其實皇帝之所以還能當皇帝,就是因為皇族手頭上,還是有一些勢力和兵力的。
所以太後不得不留著皇帝,來充當跟皇族和黨項貴族之間的緩衝。
“你這宋人,頗是有趣。”太後臨走時,對著劉瑜說了這麼一句。
劉瑜微笑著抬手過頭行了禮道:“娘娘謬讚,折殺外臣,恭送娘娘,願娘娘千秋萬歲,日月同輝,天地同壽!”
梁太後聽著,失聲嬌笑了起來:“哈哈,你這宋人,當真好玩得要緊。”
這是她入得內來,劉瑜聽在耳中,唯一放鬆的一句話。
太後擺駕回宮出了殿去,劉瑜鬆了一口氣,直起腰來。
可還沒等劉瑜跟旁邊人等說上一句話,便是兩個太後身邊的內侍奔了入內來:“太後有旨,著宋人士子隨駕。”
“外臣遵旨。”劉瑜苦澀地應了一聲。
( <':'></a>),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