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山貨鋪的掌櫃,一下子真的沒有這麼多錢。
宋五郎的臉上還是帶著笑,隻是眼神裡卻就愈來愈冷,不過他還是點了點頭。
“去交子鋪找錢民借錢。”山貨鋪的掌櫃對身邊的夥伴說道。
錢民和交子鋪這些詞,是從宋國舶來的,就是私人放高得貸的。
第一放貸人就叫錢民。
高利貸當然利息是很高,俗話說的九出十三歸,就是指這種了。
借一百枚銅錢,實際隻給九十枚,但還貸時,要是還一百三十枚的。
如果不是沒有辦法,誰願意去借高利貸?象大宋的青苗法,本身就為了緩解高利貸引起的民不聊生,才會有這法規出來的。
而山貨鋪的掌櫃,顯然就到了沒有辦法的時節了。
所以他派夥計去借錢,不過這是他自己的家事,宋五郎自然也不會多嘴半句。
夥計很快就去引了交子鋪的行錢過來,畢竟夥計是不可能替掌櫃去背高利貸的,而放貸的人,也不可能這樣就把錢交給夥計,到時找誰收帳去?
行錢,就是第二放貸人,也就是錢民下麵的手下。
“要借多少?”行錢看著掌櫃,向他問道。
掌櫃咬了咬牙:“三十兩銀子。一個月還清。”
“利息你是知道的吧?”行錢問道,看著掌櫃點頭,但取了三小錠銀子出來,又教在借據上簽字畫押等等,再把銀子交給掌櫃。
掌櫃又從隨身攜著的錢袋裡,掏出五小錠銀子,把一大把碎銀子:“一百兩,在這裡。五郎,我拿了物件去當鋪尋朝奉驗看,要是不對,那咱們就沒情麵可講的。”
“我曉得。”宋五郎輕輕拍了拍山貨鋪掌櫃的手,後者的手,便按在前者的手上。
山貨鋪掌櫃縮回了手,宋五郎把銀子拔到跟前,叫手下過來,取了秤,仔細秤過。
而那交子鋪的行錢,卻早就辭了出去,回到交子鋪,把這買賣和鋪裡的當家的錢民說了,當家錢民就搖頭道:“這是在賭命啊,他為何要借這筆錢去找宋王買贓物?”
“聽說是少東家來了,要孝敬。”
錢民搖了搖頭,他覺得不太對,等錢民下去了,他仔細用竹簽沾著牛奶,細密寫了一張紙,晾乾了,喚了心腹小廝過來:“送出去城外,離城二十裡,西北處有個廟,廟裡供著的菩薩,缺了中指,你就把這紙卷,掩進破香爐裡,走時在廟外,找三塊石頭這麼一擺,就可以回來,可明白了麼?”
那小廝是當家錢民自小養大的,最是貼心,領了命,便把那紙卷塞在頭發裡,用頭發卷實了,戴了帽子,牽了馬出去。
那邊廂山貨鋪的掌櫃取了贓物走,宋五郎卻就收斂了麵上所有的笑意,招手讓手下過來:“收拾一下,出城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