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微觀世界(1 / 2)

大明匠相 南極 4334 字 8個月前

鋼鐵廠需要的地盤極廣,為了後續的發展需要,李峰直接就在那一帶畫了一個長寬大約兩公裡的正方形區域。讀蕶蕶尐說網5203187凡是在這個區域裡的百姓,都要進行拆遷。不過李峰對這些百姓給出的條件十分優惠,地價都是按照最高價進行補償,同時答應將這些百姓轉為鋼鐵廠的工人。對於不願意當工人,仍然願意種地的,就在其他地方買了地進行安置。

好在這個時候的人口密度不大,這一帶的田地又不多,因此拆遷也就耗費了十多萬兩銀子也就搞定了。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趁著地還沒有上凍,趕緊挖上地基,修建圍牆。同時,永定河的上遊龍泉村那裡,修建一座水壩,將永定河的水截留一部分,通過一道水渠導入到鋼鐵廠內,作為動力。

好在現在正是農閒時節,李峰又是個肯花錢的主兒,一天五十文錢工錢,還包吃喝,大把的銀子撒下去,在京城附近召集了三萬多人,很快就將門頭溝一代變成了熱火朝天的工地。

與此同時,沈記的五金作坊已經派人進駐,開始指點工人們修建煉鐵爐窯。雖然這個煉鐵的爐子還是采用的傳統的豎窯,但是規模要大得多。與此同時,一起興建的,還有焦炭窯。李峰知道,原先這個時代的煉鐵水平低下,很大的一點就是沒有用焦炭來煉鐵,因此得到的生鐵質量太次,需要很多的工序,才能練成鋼材。

李峰雖然對煉鋼煉鐵不是很在行,但是在後世上大學的時候,曾經到首鋼參觀過。在一個宣傳資料裡,他記得那個煉鐵煉鋼的高爐示意圖。他將這個示意圖畫出來給五金作坊的程強掌櫃看。

傳統的土窯煉鐵,是將鐵礦石和木炭或是煤炭放進窯裡,然後點火煆燒,靠碳元素將鐵礦石中的氧化鐵還原。

這種後世從十九世紀才出現的高爐技術,則是不同。

高爐煉鐵時,將礦粉製成的燒結礦,球團礦,與焦炭、造渣熔劑(石灰石)等原料,按規定稱重配比,從爐頂進料口分批裝入爐身。將冷空氣用鼓風機吹入熱風爐內,加熱到後,用管道送入高爐底部四周的進風口,並向風口噴入焦炭粉等助燃劑。高溫空氣與焦炭發生燃燒,產生兩千度以上的熾熱煤氣。高溫煤氣從底部風口連續穩定地吹入高爐內,使溫度達到上千度。爐頂裝入的焦炭和礦石在下降過程中,一直保持交替分層的結構。爐料降到爐身上部還原區時被預熱,水份蒸發排出,礦石與一氧化碳氣體發生反應。爐料降到爐腰還原區時,加熱到九百到一千度,氧化鐵還原為固態海綿鐵,石灰石快速分解為氧化鈣並與脈石結合。爐料降到爐腹熔融帶時,加熱到高溫,除焦炭外,其它爐料全部熔融,鐵液熔化滴落到爐缸,爐渣逐步形成。爐料降到爐底時,焦炭在風口前燃燒氣化。焦炭在這裡遇空氣強烈地燃燒,放出大量的熱並生成一氧化碳與二氧化碳,這裡是爐內熱量和氣體還原劑的主要產生地。一氧化碳在上升過程中,與鐵礦石中的氧反應成二氧化碳和鐵,二氧化碳氣體上升,跟爐料中的炙熱焦炭反應,再次生成一氧化碳,繼續跟從爐頂不斷裝入的爐料反應。

當然,這裡麵的原理,李峰知道,但是程強他們就不知道了。不過程強是個煉鐵的老把式了,對於煉鐵十分在行,一看李峰畫的這個圖,經過李峰的一番講解,頓時茅塞頓開,大聲叫好,又帶著一乾工匠和十多個學生補充了細節,經過了兩天的討論和補充,終於確定了方案。

第一座高爐帶有實驗性質,因此建的並不大,隻有六米高,內徑三米多。外麵用磚砌好之後,內爐壁用耐火磚砌成。其實這種高爐和以前傳統的土窯有些類似,隻不過是在上端加了連續進料的裝置,下端增加了鼓風設備,然後生產過程中的流程有些變化而已。

即使這樣,程強等一乾工匠看著這座高爐的設計圖,已經是激動不已。這樣的爐子,若是真的能像李峰說的那樣連續生產,那生鐵的產量可就是要比原來的小土窯高幾十甚至上百倍。

至於將生產出來的鐵水練成鋼,程強他們則是信心百倍。李峰問過了之後,這才知道,原來中國傳統的炒鋼法,其實就和後世的吹氧煉鋼法類似,隻不過炒鋼用的是空氣,而不是純氧,效率低了許多。

李峰還是忍不住又將那轉爐畫了出來,給程強他們參考,讓他們想想辦法。雖然現在無法做到大規模製氧氣,但是李峰還是覺得即使用空氣吹,效率也會大不少。

果然,程強他們一見李峰這圖,頓時又奉為至寶,一堆人又廢寢忘食地研究起這圖來。

待到鋼鐵廠的建設走上了正軌之後,李峰便將這裡扔給了沈福和程強,自己又返回皇家學院上課去了。當然,他回去之後,也並沒有閒著,他這段時間的教學,也是圍繞這鋼鐵廠的建設展開。

農曆的十月底,天氣已經變得寒冷,但是今年皇家學院的冬天,卻十分好過。現在皇家學院的建築裡,有壁爐和暖氣通道,不論是教室裡還是家中,都溫暖如春。這是老式建築那種四處透風的結構所無法比擬的。

這樣溫暖的氣候,倒是讓沈佳感到很愜意,便琢磨著叫李峰給沈家好生改造一番,讓她的娘也享受享受這樣的好日子。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