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階段:戰國時期古代女性流行“胡服”
胡服在戰國時期唄中原人普遍接受,並結合脛衣的款式,將其發展為“褌”,成為士兵和勞動者的服裝。夏天穿的褌較短,俗稱“犢鼻褌”。當年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酤酒”,所穿的便是這種服裝。
第三階段:漢代時期古代女性流行“無緣裙”
在漢代,普通人穿的裙子不用任何紋飾,不加邊緣,因此又名“無緣裙”。無緣裙是當年農家女孩子眼中最漂亮的夏季服裝,長及膝部,外罩圍裙蔽膝。漢樂府詩《陌上桑》中描寫的采桑女孩秦羅敷穿的,就是這樣:“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第四階段:南北朝/隋朝時期古代女性流行“半袖裙襦”
半袖,通俗來說,是古代的短袖衫,又稱半臂,是在漢魏時期“半袖”款式上改過來的,在當時相當前衛,是著裝上的一種突破。它的形狀一般為對襟設計,但袖子不會掩蓋手肘,長度會到達腰部,如果與襦裙配套穿著,被稱為“半袖裙襦”,隋煬帝楊廣後宮女性多穿這種半袖裝。
這似乎是現代前衛女性的一種著裝元素,也是大家對夏季女裝的感覺。事實上,不論是“”,還是“透”,現代中國女性都沒有唐代女性敢。而且唐代女性很會穿衣服。上衣有小袖襦衣、寬袖衫,下衣有各式裙子。不過最引人注目的,則是“裝和“”裝,這是當時的女性服。
3.石榴裙
最為風流的裙裝叫“石榴裙”,南朝時已有,上窄底寬,顏色鮮紅,對比強烈,白居易稱之為“血色羅裙”,當時達官貴人甚是喜歡,詩人萬楚在《五日觀妓》所記藝伎穿的便是石榴裙:“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楊貴妃愛穿石榴裙,唐玄宗甚至規定,臣僚見到楊貴妃要行跪拜之禮,“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第六階段:宋代流行”
宋代女性的褲子,穿在裙子裡麵,作為夾褲、襯褲,形製多用開襠。黃昇墓也出土了一種開,是係於裙內的褲子,貼身而穿。下有收口,上有分襠,也不是左右分離不連屬的,而是由袴腰連為一個整體。這種開襠褲褲管較短,與外穿的長褲管的褲子不同,褲上繡有花飾,製作精美。
不過宋代服飾趨向於收斂,色彩不如前代豔麗,《禮記·曲禮》中所謂“勞毋袒,暑毋褰裳”意思是:工作時不能袒露身體,夏天也不要把下裳提起來。但其貼身的褻衣(古代認為內衣秘不示人,不可公開,因此將內衣稱之為褻衣),是宋朝夏季必備的家居服。這些衣物在帶來清涼的同時,也成為詞人筆下的一道風景。蘇軾詞中就有“玉環墜耳黃金飾,輕衫罩體香羅碧”的句子(出自《菩薩蠻玉環墜耳黃金飾》)。
第七階段:明代女性流行“月華裙”、“鳳尾裙”。
明代女性裙子花樣更多,如“月華裙”、“鳳尾裙”、“合歡裙”以及用整幅緞料折成的“百褶裙”。這種裙前麵平展無褶,周圍加有裝飾的花邊,裡麵填以彩繡花紋,左右兩邊打細褶,最多的有一百五六十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