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郡太守權限大的嚇人。
太守之位類比九卿,是兩千石的高管。
秦朝的時候將天下設置為郡縣來管理,後來到了漢代,繼承了這樣的製度。
可以說郡縣的太守,並不亞於皇親國戚分封的諸侯國多少。
漢宣帝曾說過,“庶民所以安其田裡,而亡歎息愁恨之心者,其唯良二千石乎”,由此可見一斑。
太守秩二千石,治行卓異者往往直接征為公卿,公卿罷政,也往往出為太守。太守權力非常大,所屬縣令、縣長的任免均由其薦議,郡府各屬吏均由太守自己從本郡人中任免,掌握虎符,竹使符,以此節製本郡駐軍。
可以說太守是漢代地方官員中,手握行政權、軍權、司法權三權合一的超級大官吏,所以一郡太守就宛如後世的割據軍閥,中央朝廷掌控能力稍有些問題,就鬨騰起來。到了現在,也才出現了什麼多少路諸侯討董的局麵……
太守權利過大這個病症,原本漢代中央政府也沒有放棄治療,先是下了一貼刺史的藥,啟用不少年輕人來擔當這個職位,從而對太守進行製衡,但是後來就逐漸從中央指派淪為了地方推舉,從監察官職變成了地方官職,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在漢靈帝時期,漢室宗親劉焉給漢靈帝陳表上書,啟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淩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被之稱“廢史立牧”。也正是這一個劉焉,正式領到了第一個州牧名號,益州牧。
無論是州牧還是刺史,都是淩駕於地方長官太守之上的職位,在最初的中央指派輪換製度地下,刺史還跟地方官員沒有什麼太多的聯係,“奉詔六條察州”,但是現如今州牧、刺史往往侵吞了地方太守的權利,染指於軍政,成為了新的,更大的地方性軍閥。
有權利爭奪的地方,自然有抗衡出現,所以,地方太守和刺史的關係一向都是若離若合,利益相關的時候同穿一條褲子,利益相悖的時候提上褲子就翻臉的也不再少數。
因此,張邈刻意交好孔伷以及將斐潛誑留在酸棗,也就是為了抗衡新來的兗州刺史劉岱。
而此刻,斐潛還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
在斐潛心裡依然還是認為說,這麼大的事情袁紹怎麼可能會不來參加?
這個可是酸棗盟約啊!
所以斐潛第二天就在張邈的營盤往東一些的地方,找了一塊地,紮下了自己的小營地。
原本在斐潛的計劃當中,來酸棗第一個目的自然是為了見識一下如今最早的這一批嶄露頭角的人傑們,第二當然是要想辦法混進洛陽。
可是酸棗這裡諸侯到現在還沒有彙聚在一起,這樣怎麼能吸引住董卓的目光?這讓斐潛有些著急。
對了,曹操曹孟德呢?
孫堅沒來,該不會曹操也沒來吧?
斐潛坐在自己的軍營裡,不由得回想起來,話說似乎從上次洛陽城拜師之後,印象中就沒再見過曹操幾次了,一直到了曹操劫帝失敗逃離了洛陽……
況且,斐潛在營中閒著無事,又將現在的形式翻來覆去的想了又想,忽然發現有些不妙的地方,也想找曹操說說看,一是曹操多少也算自己的師兄,二是曹操的軍事能力也不是吹的……
斐潛正在念叨著,忽然帳外黃成走了進來,說道:“斐正使,東南方向來了一對人馬,大約有四五千人,打的旗號是曹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