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很多人都喜歡大的。
就像是宮殿,越建便越發的大。
可是無論宮殿修得怎麼大,自身待著的地方永遠就隻有那一塊,反而顯得更加的小起來。
袁紹病重,需要靜養,宮殿內外得侍從和婢女各個都躡手躡腳的,仿佛進退之間都是隻用兩個腳趾頭走路,隻聽到細碎的衣裳飄動的聲音,聽不到任何的雜亂聲響。
“咳咳……咳咳咳……”
若按照後世的醫學角度來說,袁紹的病並不是什麼絕症,隻不過因為長時間感冒而蔓延出來的肺炎罷了,吊瓶個幾天也就好了,可在沒有消炎藥的漢代,這一類的病症,卻是致命的。
肺炎往往伴隨著低燒,雖然不是那種特殊肺炎,但是一般性的炎症也足以讓袁紹皮弱骨消,“咳咳!咳咳咳!”
咳嗽的聲音越來越大,但是在殿外的婢女卻戰戰兢兢的,甚至身軀都有一點微微的發抖,不敢上前服侍,更不用說去給袁紹捶背讓袁紹咳嗽得順暢一些了,因為之前這麼做的婢女,已經被杖斃了……
不要試圖和一個持續低燒中的人講什麼道理,談論什麼理性。袁紹還能強忍著身體的病痛,接見一些必須要見的人,去做當下未做完的事,已經是相當的強悍了,至於平日裡麵螻蟻一般的奴仆,難帶袁紹還要接受這些螻蟻的同情麼?
如果按照醫學角度來說,因為炎症的發燒,是因為人體免疫機能在作用,在通過加速新陳代謝產生出來的熱量試圖清剿產生炎症的病毒,但是同時因為身體機能的原因,胃口什麼的也是下降,一方麵是加大了消耗,一方麵卻減少了攝入,所以袁紹現在,就像是一盞油燃燒得極快的燈,等油燃光了,也就是生命的儘頭……
人在將死的時候,有時候會有一些預感,袁紹也不例外。他自己的身體情況,他自己也是清楚,之前還在前線的時候就有些咳嗽,起先還很輕微,但是後來便越發的嚴重起來,現在不僅是咳嗽氣喘,甚至連耳朵都有些嗡嗡作響,坐得久了都會感覺天旋地轉,更不用說站起來走動了,隻能是斜靠在床榻之上,勉強見人。
漢代的正坐麼……
誰坐誰知道。
醫師請了不止一個,甚至連號稱妙手回春的淳於氏都請來了,可是在給袁紹診斷之後,都是支支吾吾的,隻是表示說袁紹當下感染風寒,需要寧神靜養才能康複……
可問題是,當下袁紹如何能夠靜養?
敗退之後的冀州,不說是一團糟,也如亂麻一般,外有強敵,內有隱患,還有自家的兒子,冀州士族子弟的窺探和計算,哪裡能夠有什麼靜養!
越是著急,便越是頭疼,便越是咳嗽,便越是身體虛弱。有時候在袁紹心間,會浮起一個可怕的想法,一個他從來都沒有想過,現在卻不得不麵對的想法,“還能活……多久?”
若是自己身亡,那麼尚兒能夠接手這一切,將袁氏基業綿延下去麼?
蒼天在上!
為何不能多給某一些時間?!
心越是急切,便越是煩躁,越是煩躁,便越發的不能清淨寧神養病,袁紹就這樣一天一天的,一步步朝著死亡逼近。
“咳咳……來人!”袁紹強打著精神,“傳……”
說出了一個“傳”字之後,袁紹卻愣了一下,說不是具體人名來。
沮授去了幽州,辛評去了青州,現在於鄴城之中的,便是隻有郭圖、逢紀、審配三人。袁紹他原本第一反應是想要叫郭圖的,因為郭圖平常最能貼近他的想法和意思,但是郭圖出身是潁川,而曹操旗下最大士族集團便是潁川集團……
那麼叫審配?先不說審配的兒子如今陷在了在曹操手中,就單是現在冀州士族能不能繼續和袁氏站在一起……
按照常理來說,最早的老臣,在袁紹還沒有完全發跡的時候就跟隨著的逢紀應該是可以信任的,但問題是那時候跟著逢紀一起許攸都叛變了,逢紀還有多少的忠誠?
“咳咳……”袁紹咬牙,“傳……傳文將軍來!”
……(>灬<)??з……
送走了逢紀之後,審配回轉坐下,陷入了沉思。
袁紹現在的身體狀況日益衰敗,可以瞞得了一般的人,但是對於高層圈子裡麵卻不是什麼秘密,審配自然也是清楚。
“大將軍……恐怕是……”
這幾個字在審配心中翻滾著,就像是滾滾奔騰而下的大河,一人之力所不能阻擋。不管是樹倒猢猻散,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對於審配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情。那麼很顯然,就必須為自己的將來考慮一下了。
袁紹喜歡袁尚,有人說是因為袁紹耳根軟,被枕邊風吹一吹,又有人說是袁尚比較像袁紹少年之時的模樣,所以袁紹才喜歡,但是實際上的原因麼,審配覺得,其實很簡單,是因為袁譚年齡大了……
曆史之上,春秋戰國之中,古往今來雖然很多時候確實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長子,尤其是庶長子不得繼位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像是什麼晉獻公、齊桓公等等,初期一代雄主,開創霸業,然後到了後期就像是傻了一樣,突然糊塗了,不喜歡長子,反而喜歡幼子,然後最終廢長立幼。外人覺得似乎是非常的不可思議,但是審配覺得,其實很自然。
古代人結婚都早,所以一般長子也早,和父親有的僅僅是差距十來歲,這樣的年齡差距介於兒子和兄弟之間,有些尷尬,再加上長子更早出來做事,更容易接觸一些事情,形成自我觀念,而當這些觀念和父親有一些衝突的時候,因為年齡上的差距不大,不像是幼子一樣事事聽從,所以更不容易形成統一的意見,將公事代入個人感情之中也就在所難免了。
父子離心,相互猜忌,也就成為了見怪不怪的事情。
袁紹和袁譚,便是如此。
早在麹義死後,袁紹和袁譚之間的矛盾就爆發了一次。袁譚認為麹義不該殺,而袁紹認為麹義死有餘辜,兩個人爭論了一番,最終不歡而散。也或許就是這一次兩個人的爭論,導致了袁紹將袁譚遠遠的發配到了青州,反正眼不見心不煩,耳根也清淨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