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隻靠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
比如移山。
即便是愚公,也隻是存在於寓言傳說之中,現實裡麵,一個人能開出一條山道來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基本上需要消耗了一輩子的生命,至於想要將整座山都移開……
而南中有很多山。
想要讓這些山移開,光靠諸葛亮一個人顯然不可能。
諸葛亮要移山,就需要人,需要幫手,需要和他一起去移山的人。
或者,讓那些『山』自己移開。
諸葛亮到了南中,見到了各家大姓,然後宣講出了相關的事項,傳遞出了信息,『想要移山麼,一起來吧。』
同時,南中的這些大姓,也同樣知道,他們若是跟著諸葛亮,是要乾活的。
苦活,累活,甚至是要付出生命。
那麼,值得麼?
孟獲就在思考這個問題。他不擅長思考,但是他也明白,這事情有好處,也有難處,究竟是好處多,還是難處多,他實在是難以把握,所以他在會後,便是找到了爨立。
以貌取人,會吃大虧。在麵對爨立的時候尤是如此。以為他是夷人,可能會粗魯愚笨,誒,他實際上是漢人,精明狡詐,若是認為他是漢人,嗯,他又像是夷人,行事隻求利益,不講究禮法。
爨氏和孟氏相互之間關係不錯,所以孟獲找到爨立的時候,爨立也沒有說假惺惺的客氣,亦或是裝模作樣的賣傻,便是一邊邀請孟獲坐下來吃飯,一邊皺著眉頭商議。
『這事情,恐怕不能光看表麵上的那些東西……』爨立緩緩的說道。
孟獲端著漿水,哧溜了一口,『我也是這麼想的。』
說道南中吃食,似乎就是白杆杆的曲子就響起了,亦或是各種蟲子屍骸,大小螞蟻之類的,然而實際上,能吃上正經食物,又有幾個人會喜歡那些看起來就不太正經的吃食?真以為什麼都是咯嘣脆雞肉味啊?要知道真正厲害的並不是貝爺,而是貝爺身後跟著的抗攝像機師傅。
南中缺鹽。
為了讓人體攝入正常的電解質,南中人選擇了酸。
南中濕熱,為了祛濕排毒,後來南中人又嗜好上了辣。
所以,一個地方的飲食習慣,不是隨便選擇的,就像是一個家族未來的方向,也不是可以隨意亂選的。
不管是孟氏也好,爨氏也罷,亦或是其他的呂氏等其他姓氏,當他們從華夏中原地區遷移到了南中的時候,他們身上就基本上背負著一個失敗者的烙印。他們或許認為自己是南中的土著,是當地執政者,但是實際上他們都是在早期華夏政權爭奪過程當中的失敗者。
就像是夷人,其實也有一部分是和當年炎黃爭奪地盤的失敗者一樣。
這些南中大姓,在臣服和死亡之下,選擇了第三條路,逃離。
那麼,現在呢?
『學宮,是好事情,但是那些經文就沒有什麼好學的了,主要還是那些技術,那些耕田器械,開山掘土之法……』爨立沉聲說道,『經文能做什麼用?我們要讓我們的子弟過去,主要就是學技術……』
『對,我也是這麼想著的。』孟獲點頭,然後抓起了一根乾肉啃著。
爨立的眼眸在孟獲身上停留了一下,然後什麼都沒有說,也拿了一根乾肉嚼了起來。
南中的乾肉多數是熏製的,而不是醃製的。
用鬆柏樹葉熏的,吃起來有一種鬆柏的味道……
爨氏和孟氏的關係不錯,所以爨立也知道孟獲這個人有個不怎麼樣的習慣,就是邊上有人在替他動腦子的時候,孟獲自己就不太願意動腦子了。
就像是剛才那樣。
所以有時候,需要孟獲動腦子的時候,亦或是需要孟獲表示一些什麼的時候,就必須明說,繞彎子在孟獲這裡,往往會將自己繞死。
爨立選擇直接說,他啃了一根肉條之後,拍了拍手上沾染的碎屑,『我說,你有什麼想法?』
孟獲這才停下了吃,也是拍了拍手上的碎屑,順手將沾染的油脂塗在了桌桉上,『那個諸葛,嗯,應該說是驃騎派來的,當然就是有驃騎的打算,我們現在其實也沒什麼可以選……』
爨立點了點頭說道,『確實如此,繼續,繼續。』
除非是完全不可調和的利益衝突,大多數時候,政治都不是你死我活,而是相互妥協的。
在曆史上南中叛亂,多半是受到了孫權的蠱惑。畢竟孫權在準備捅關羽菊花的時候也需要考慮退路,萬一沒捅死呢?萬一關羽雖然死了,但是劉備要不依不饒大舉報複呢?萬一呂蒙擋不住呢?那麼蜀漢大軍東征,而後方南中叛亂,就能多少讓有些雙方有緩和的條件。
嗯,沒錯,當時孫權看重的是呂蒙,而不是陸遜。
所以,整體上來說,南中不管是在東漢,還是在三國時期,大多數人都沒有將其作為正經餐食來對待的,大體上是有一口算是一口,沒有也無所謂的那種。
『除非,除非……』孟獲用多少還有些油脂的手摸了摸自己的胡須,『除非南中所有大姓都聯合起來,才有資格和驃騎談些什麼條件……』
孟獲說到了此處,便是和爨立兩人對視一眼,不由得都笑了起來。
苦笑。
『不過,似乎可以試一試。』
『試一試?那要是……』
『試試看麼,不行就不行,萬一行了呢?』
『誒?那就,試試?』
二人旋即開始奔走聯係。
……(〒︿〒)……
另外一邊,諸葛亮則是在微笑。
『從事,你就這麼將主公策略說與南中人知曉……』法平在一旁說道,『難道不怕這些人聯合起來……聽聞有人開始相互聯係了……』
法平是法正的從弟,算起來應該是法正叔叔的兒子,比諸葛略小一些,還未正式出仕,這一次便是法正推薦給諸葛,讓其在諸葛之下擔任些書左雜事,隨行侍奉,當然最重要是跟著諸葛亮學習。
諸葛亮沒有拒絕法正的示好。
曆史上法正和諸葛亮並不是什麼CP,也不存在什麼一正一邪,一黑一白的區彆。電影電視上將法正和諸葛搞成了CP,隻是利益驅使,畢竟追劇的是誰,那些編劇就討誰歡心,就像是信息繭房一樣的道理。
兩人都是高情商加務實黨,做事方法上略有不同而已。
法正睚眥必報,牙尖嘴利,毀傷同僚,但是在諸葛亮麵前卻不敢太造次。那些被法正欺負的人,則是跑到諸葛亮麵前打報告,一向是號稱秉公執法的諸葛亮卻替法正說話,隻是寬慰被害者們,並沒有表示說法正的處理有什麼問題。
大體上法正就是不僅要搞事情,還要搞麵子,而諸葛亮搞完了事情,還會略微照顧一下麵子。兩人行事作風差異甚大,卻可以自覺讓避對方,和平相處。劉大耳左手拉一個,右手牽一個,樂得腿都合不攏。
想想看,假如其中任何一方是關羽那種性格,估計都要勢如水火,鬥得天翻地覆……
當然,曆史上是法正早亡,後續會不會和李嚴一樣,姑且難測。然而在諸葛亮對夷陵戰敗之後,發出『法孝直若在』的感慨,至少說明諸葛亮多少事沒有將法正當做敵人來看的,畢竟諸葛不會說出什麼『若正方尚在』的話語來的。
所以在曆史上,諸葛亮看待法正,是將其作為一個重要的,甚至可以挽救危機局勢的同僚。
而在當下,諸葛亮和法正之間,更不存在什麼競爭關係。
畢竟當下的天地,可是比曆史上的川蜀一隅要大得多了……
蛋糕大了,夠吃了,自然不會產生什麼紛爭。除非是腦殘的那種人,覺得即便自己吃不下,也不允許他人來吃。很顯然,諸葛亮和法正都不是這樣的人。
而且,諸葛亮也覺得南中這些人當中,雖說有愚鈍者,但是同樣也有聰明人。
至少不是腦殘。
法平提出的南中各族合作,並非完全沒有可能。
但首先要有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就是要有一個足夠有威望的,可以協調平衡各個部落,各個大姓之間利益衝突的首領……
或者換句話說,南中想要和諸葛,以及諸葛背後的斐潛談條件,首先就是要先結盟,產生出這樣的一個人物出來。
『無妨……你替我辦件事情……』諸葛亮提起筆,緩緩的寫著一些什麼,然後放下筆,輕輕吹了吹剛寫完的墨跡,遞給了法平,『請個人來赴宴……』
『孟氏子?』法平看著請柬上麵的名字,愣了一下,然後像是想到了些什麼,『從事,莫非是要……』
諸葛亮笑了笑,擺擺手,『去罷,帶上車馬旗號。』